每个人都会死两次,一次是肉身的死去,一次是在记忆中的消亡。
张纯如短暂的一生著有三本书,《蚕丝: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
其中,第二本《南京大屠杀》有两个版本,谭春霞、焦国林所译以及杨夏鸣所译版本。
在其母张盈盈撰写的回忆录《张纯如-无法遗忘历史的女子》中,张纯如回国寻求资料时还接受过杨夏鸣的帮助。这两个版本的《南京大屠杀》在我印象中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便是第二本再版时没有了她丈夫所写的尾声。有书友说第二版改正了第一版中的一些人名地点错误,我也不打算深度研究了。
母亲为逝去的女儿写传记,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令人悲伤的事情,幸亏张盈盈也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
这本书写尽了张纯如的一生,从出生到死去。她是一个非常好胜、坚强、有毅力的女人,也是因为这本书我越发相信《南京大屠杀》并不是导致她自杀的根本原因。
在这本回忆录的尾记中,张盈盈详细记录了自己多年阅读各种论文、报刊,求证多位医生,探究精神疾病用药的后遗症的一些结论,在她身上似乎看到了张纯如探究南京大屠杀史实时认真、坚定的样子。
张纯如在自杀之前,曾写下了这样的遗言: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一直在为生或死的决定而纠结。
正如我跟布瑞特说过的,当你相信你拥有未来时,你想到的是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当你不相信时,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来计算的。
你们不会希望一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想过逃离,但我永远都无法挣脱我自己和我脑中的那些念头。
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更加困难……就好像正在溺毙于汪洋大海之中。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的一部分加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
请原谅我。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
爱你们的,纯如 "
她出现抑郁症状时《南京大屠杀》已出版七年,当时她积极宣传第三本书,寻求代孕养育儿子,搬了新家,并且准备第四本书(与老兵有关)。记得张纯如刚刚迷上看书时就曾表态,她痴迷《飘》这类反映战争的小说,也希望自己可以写出这样的书。
《南京大屠杀》长时间多地辗转的宣传活动,令她陷入无尽的疲惫与劳累,而幼儿疑似自闭症的事情更是雪上加霜。一次宣传活动后她受到了人身威胁,这更加震颤了她内心的敏感神经,毕竟她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而在这个当口,她又服用了副作用很大的抗抑郁药品。
在她偶见清醒的几次,她表达过对生的渴望,也担心过她的选择对家人安全的影响。
对于这么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的母亲亦不肯相信她会因为内心脆弱而结束性命。
她曾写过这样两首诗
《肥皂泡》
一层彩虹色的膜
为球面增色
它让滑溜溜的表面光彩夺目
变得水晶般清澈透明……
大自然中脆弱的典范
优雅地飘摇上升
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溅出点点星辉……
入迷的我,带着惊奇凝视
一个尽在咫尺的奇迹
但完美总是那么短暂
转瞬即逝……
《日出》
玫瑰色的光出现于
大地的边界
驱逐所有黑暗
带来新的一天……
金光万道
蚀刻着粉色的天际
一轮红日浮现
冉冉上升的同时抛射火焰……
太阳,越发清晰
发出金色的光晕
它将红色的天空
变成一片湛蓝……
很多人都觉得她活得累,这短暂的一生中总是脚步不停地追赶着时间、追赶着太阳。
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精力与点子,总是隔段时间就有个新的想法蹦出来,办报纸、做校园通讯员、参加短期的实习,无论做什么,她总是一副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她的积极向上与勤奋,让很多人都愿意帮助她去实现她的梦想,也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南京大屠杀》数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她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她的一生,就像这两首诗,有着极其绚烂的一瞬,但随之即来的是迅速的陨灭。
从她闻名于世到自杀,只有短短的七年。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有些人的一生,便是专为别人而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