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不知道写作练习该写什么主题的时候,我总会拿出娜塔莉•哥德堡的这本《写出我心》翻上一翻。其实我正在阅读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本来是想写关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但是书还未读完,也还未做出系统性的总结,只能再等一等了。娜塔莉的《读出我心》确实让我受益良多,但是还没来得及读第二遍,打算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阅读之后,上交一篇阅读作业。
娜塔莉在《读出我心》这本书中引用了很多片桐老师曾经对她说的话,而片桐老师是娜塔莉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也给了支撑她写完这本书的精神动力。我们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心猿”,娜塔莉说:“不要被你心中的’心猿’牵走。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及时调整,然后继续下去,如果暂时忘掉自己,进入’无我’的状态,就会轻松很多。”
写作其实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并不一定知道自己能不能写的出来,但是每天一到那个要进行练习的时刻,坐在桌前,拿起笔,只管写下去。我通常是在下午两点多钟把自己放空,呆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只是任由思绪流动,并不会介意写的是什么。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开始,就随便的找一句话作为开头,写下来,继续下去。
我前几天读的另一本书《成为作家》里面也提到写作练习的最好状态,就是用无意思去写,充分的运用自己的天赋。而写作的风格其实会和经常阅读的书籍类似。我最近一直在阅读论述类的作品,所以写作的风格也基本是论述类的文章。我期望能够学习一些技巧,之前叶圣陶先生的《读好书而求甚解》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要学会精读和略读。而《成为作家》一书中则提出读书要读两遍,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有重点的进行细致的琢磨。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直接把阅读分为了四个依次提高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基础阅读是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可以进行的阅读,第二个层次的检视阅读有点类似于带着问题的略读,只需读懂主旨;而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则需要首先判断出书籍的类型,然后不仅仅需要读懂主旨,提出问题,还需要列出纲要,找出关键字词,等等,最后还要进行评断。第四层次的主题阅读是找到主题的章节,并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主旨。这本书我还未能读完,只是浅显地理解到此,之后我会再具体的针对此书写出自己细致的观点。
最近读的这几本书让我更清晰地了解到写作最重要的并不是技巧,而是用心感受与万事万物的自然联系,正如娜塔莉在《专心注意》这一章节里所写,“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互相贯通,就连我们踏步时所处的季节,也在支援我们的步伐。”我们要梳理自己的心灵,深入层层的自我,用天赋去写作。娜塔莉说:“我觉得天赋就像地下水——你要用自己的努力先挖一口井,它才会喷发出来,这就是所谓`才思泉涌`。”
写作就是表达自己,在不断勾勒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到生命的奥义,还原事件的真相,和心底的自我互相交谈,释放出生命中原始的能量。不需惧怕,也不必伪装,只是多了许多审视自己的机会,也可以弥补生命中的创伤,能够更好的认知自我,达成一种新的不平凡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