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没有风调雨顺,只有风雨交加,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唯有以“练就千层茧,化成冲天翅”的信念才能让“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振兴路上,需要我们有一颗“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梦想萌芽。人生的许多奋斗,都源自最初的梦想;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来自不变的追求。在看似简单的动机里,往往有着最原始的动力和最难得的坚持,不经意间就会爆发出惊人的伟力。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牺牲奉献,就是因为“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坚信“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冲破重重阻挠回国效力,正是因为“改变不了的中国心”。而初心的宝贵,就在“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的抱朴如初,就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强不息,就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我们作为乡镇基层青年干部是一种荣誉,能在基层队伍中得到锻炼,是一笔财富,我们应该带着对基层事业的无限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辛勤的工作让“乡村振兴”一路生花,实现我们的小小梦想。
振兴路上,需要我们有一缕“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阳光。再黑的夜,总有黎明;再难的坎,总能迈过。我们送走了充满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2年。虽然当前农村基层党支部、干部年龄老化、平均文化水平偏低、后继力量不足、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都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有力推进,基层迫切需要充实新鲜的血液。我们基层青年干部应该不畏艰难与险阻,当好乡村振兴“领跑者”,坚定“领跑”信心,加快“领跑”速度,保持“领跑”攻坚状态,主动下沉乡村振兴攻坚克难一线,聚焦突出问题,压紧压实责任,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以咬紧牙关不放松的总攻状态,以紧盯目标不放弃的决战姿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心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进一步形成合力,明确任务,配强力量,加强指导,攻难关、涉险关,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将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变成一路生花的生动实践。
振兴路上,需要我们有一池“不时扬鞭自奋蹄”的奋斗之水。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既往开来中推进。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吃大苦、耐大劳,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愿在吃紧要紧处接受锻打,最缺的就是吃苦精神、实践经验。有的向往舒适,总想在大机关、办公室待上一辈子;有的害怕出错,抱着“佛系心态”,喜欢当“太平官”,不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这类思想行为,实质上是不懂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的道理,参不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辩证法。不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历练,走不出“舒适区”,如何能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我们基层青年干部只有不屑于“差不多就行”的满足,不听“缓口气”的松懈,踔厉奋发,才能让振兴路上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