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相信所有中西医大夫都不陌生,它是古圣先贤的大智慧,更是遗留给我们后辈的无与伦比的医学财富。
书中说到,“阴阳失衡即为病,病于内必形于外”。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呢?
实际上,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衡了或者说病变了,会有在外的具体表现,而在太上元针《形态动态针法》的体系中则表现的更为明确,那就是形态的失衡和偏歪。比如高低肩、长短腿、阴阳脚、阴阳手、含胸驼背、头前卫、骨前倾后倾等等。
反过来,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通过肉眼看到了具体形态的偏歪,不管有没有症状,其实已经是病了,出现症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内经》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说我们治病不能只看症状,更要看病,看生了病的人。
所以说,纠正机体偏歪的形态也就是成了调和脏腑阴阳的关键。那怎么来纠正复衡呢?
通过经络穴位?太慢,也不明显。
通过正骨推拿?年长的及骨质疏松的又不行。
最好的方法,就是调整肌肉。这就像栓了绳的小树,一拽就歪了就偏了。所以,形态的偏歪和失衡,在于肌肉力量的失衡。我们把绳子解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正所谓,骨正筋柔气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