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仿佛成为了职场人的魔咒。
一方面,这个年纪面临着裁员,降薪的危机,以35岁高龄再去一份新的工作,难上加难,更不要说通过跳槽而升职加薪了,无论男女。
另外一方面,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事业依旧没有起色,外界仿佛就对你的余生盖棺定论,当然,你昔日的斗志也逐渐消失殆尽。
但这些是事实的真相吗?
这仅是在你的某种思维模式下的真相而已。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你人生的种种结果,其实都是由你的思维模式决定的。哥伦比亚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介绍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固定型思维,一种叫做成长型思维。而导致我们所有的成功与否,行为习惯,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家庭、事业的状态最重要的要素,都归结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固定型思维,意如其名,具备这种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不论自己的年龄,或者经历如何变化。
这就使得他们急于一次次的证明自己,去向外界展示,即便我资质平平,但我在某个,或者某些方面的突出才能。毕竟被认可是人的天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喜欢讲究排场的人,大多都是固定型思维的人,排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能力的证明,是外界对自己的认可。
而成长型思维则与之截然相反,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培养的。哪怕自己天资平平,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在人生中的种种境遇,自己一定会成长,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很多你认为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资质不仅天资平平,甚至连一般都不如。书中提到,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本.霍根,童年是完全肢体不协调。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乔丹,最初的时候都没能入选高中篮球队。
但正是因为他们坚信“人的才能是可以发展”的,才使得他们达到了之后的成就。
才能从来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让自己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两个思维模式的第一个差别就是对于自身评价准确度的差别不同。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当准确,会很客观地看待自己当下的状况和水平。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两个极端,要么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是不能被超越的王者,要么则是自我认知极低,总是会对自己说:“我根本不是这块料,我根本没有机会等等”
第二个区别是,面对困难,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是机遇,而固定型的思维则认为是难堪,又会被瞧不起了。回想你的周围,有没有朋友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迎难而上,而另外的朋友则是,但凡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绝不触碰。
第三个区别,是他们对于努力的看法不一样。固定型思维的人,不相信努力,也看不上努力,相较于努力,他们更愿意被评价有天赋。想想你小时候,是不是当被夸奖聪明,天天不复习还能考第一的时候,特别的高兴。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从来不怕暴露自己努力,更不怕别人因此而认为自己资质平平,在他们看来,能力提升最重要。
对待成功,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应对
虽然两个思维模式的差异很明显,但是我们并不能单纯地评判一个人是哪一种思维模式的人,因为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可能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哪个占了上风而已。所以说,即便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也或获得成功,但是他的应对方式,注定了他的成名并不持久。
有一个名叫麦肯罗的网球明星,曾经得到过世界冠军,但却因为他的固定型思维,造成他的运动生命周期并不长。如前文说到的那样,世界冠军头衔的加持下,他很讲排场,而且态度极差。每次打网球必发脾气。因为他会把一切的问题归咎于外在。今天打不好球是拍子不好,明天是地面不好。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面对成功,只是将其视为一件事情的结果而已。即便成就如此之大的乔丹,无论比赛的成败,依旧坚持赛后练球。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去挑战棒球。在常人看来,顶着篮球巨星的光环去挑战完全不熟悉的棒球,会对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的。但对乔丹而言,棒球只是他的爱好而已,人生不就应该不断尝试吗?所以面对别人的否定和唏嘘,他依旧坦然做自己的事情。
虽然,固定型思维也拥有成功的机会,但唯有成长型思维才能收获更持久的成功。
对待失败,两种是思维模式的不同态度
如成功是一件事情的结果一样,失败亦是如此。但在不同思维模式人的眼中,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对于固定型思维的人而言,失败更像一种身份。就像“loser”这个单词一样,只是加了一个词缀,加了一个字母"r",就成为了一个失败的人,成为了一个身份。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同样会将失败作为一个独立的结果,在这件事情上失败了,在这个行动中失败了,仅此而已。
曾经将一个相当不怎么样的校队,带到全美联赛冠军的著名教练伍登。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在你还没有开口责怪别人之前,你还不算是一个loser。我们都会面对失败,我们都有可能会经历挫折。但是,如果我们一经历挫折,我们就想赶快地撇清这一切,说“这不怪我,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怪拍子,这怪那个擦手的木屑箱子不好”等等。这时候你才真的成为了一个失败者,成为了一个loser。
没有绝对的固定型思维,也没有绝对的成长型思维,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去激发自己对于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刻意训练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消极情绪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充盈着积极的情绪。
所谓的魔咒,不过是深陷固定思维模式而已,而解法就是觉察,与转变。年龄不是魔咒,思维模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