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已经是15年10月底了。去年3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梳理了在K公司做的所有公开演讲,文章见右 ->-> Four Talks in K . 而10月份的最后的一个周五,我又完成了在K公司的 the fifth talk,如果纯粹计算上台次数的话,这绝对不是the fifth,可能是the eighth了吧。但是由于the fourth之后的演讲自己没有感到有明显的进步,还不足以被我在文中点到。而这刚刚结束的,真正意义上的 the fifth 促使我写了这篇文章,也许也是 the last in K了 : P .
| 正文
9月底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聆听了互联网知名产品经理苏杰的演讲。虽然之前有看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苏杰著),对他的思维和想法有所了解。但是能在现场听作者本人娓娓道来,收获还挺大。整场演讲围绕"Y"模型开展:收集到了用户需求,要先挖掘出用户目标,然后再设计解决方案,定义产品功能。如果想要产品触动人心,还需要想如何去满足人性。
以下是需求转化的金句,也是"Y"模型的精髓:
用心听(用户需求),但不要照着做(产品功能)!
回到公司接到的第一件任务,就是把自己听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虽然时间非常赶,但是我也不愿讲的太过于平庸,希望有所突破。记得 the first 分享,会后收集意见,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说我只顾讲自己的,互动太少。之后的几次分享也稍有些突破,但效果都不怎么明显。
在这次的分享中,最开始从段子和案例导入,再到概念讲解,接着又是几记案例加深理解,最后代入练习巩固知识。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很好的带动了现场氛围,引发了听众思考,甚至到结束的时候听众也不愿散去。
| 总结
1.首先肯定是内容好。这里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精准有效,选的是真正能够给大家工作带来帮助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内容选择的少,少即是多,能够更好确保知识点传达给听众。
2.大神的PPT做的好。基本上我都是照着他的思路讲下去的:首先就讲段子,吸引听众兴趣;然后互动练习,引人深思并带入主题;接着就是导入概念,多举例子解释;最后是练习强化。
3.整个分享项目的时间计划提前安排的好。整理资料 -> 挑选重点 -> 试讲收集意见 & 内容和措辞优化 -> 多次演练 -> 上战场 。整个项目的进度计划是我设计和执行的。而在试讲环节,不得不说的是同事的建议帮助很大,她的火眼金睛没有放过一个过渡生硬的地方,又是帮我重新整理思路和组织语言,带入了很多小的互动点。
| 不足
1.内容还不是自己的。下次的突破点,希望讲自己的东西也能够有如此多的互动环节。
2.内容主要还是由他人把关。这也就有了另一个突破点,自己出的东西尽可能发现过渡生硬的地方并解决掉。
3.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节奏偏快。这个和紧张有点关系,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的表现会更加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