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寓言

事情还未做到,不该先吹嘘夸口。

克雷洛夫是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1809年克雷洛夫出了第一本寓言集,获得了巨大声誉,1811年被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一生写了二百零三篇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最大的特色是采用诗化的语言模式来讲述故事,故而选择好的译本还原其作品的美感很重要很重要。译林出版社的翻译偏向短篇故事,并没有展露出很强的诗意。

小时候寓言作为启蒙读物,短小的篇幅下是动植物们格局性格的人生经历。如今再看,发现每个故事背后都带上了自己的经历,国家和时代的变化下是不变的人性,自以为是者、贪婪者、自私自利者都在猝不及防时出现在生活中,在小心选择朋友和队友的同时,也无可避免有时候我们会以此类负面人设,进入他人的生活。

仅从剧情的角度看,书中的许多故事,诸如:《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狮子和老鼠》等,在《伊索寓言》中同样有出现。当然,在细节上做出了部分改变,如乌鸦嘴里的肉变成奶酪了,富豪拥有的金币变成了卢布,在《克雷洛夫寓言》中时长出现的松鼠,在《伊索寓言》中就没有任何戏份,大约和动物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毕竟雷同的内容数量这么多,放到现在妥妥的会被说抄袭,难怪说寓言故事合集看一本就够了。

除却正常的寓言,时代毕竟不同,许多故事到如今带来了新的角度,如《机械师》中机械师为了让房子能够移动装上滚轮导致房子坍塌。原意大约是对天方夜谭式想法的嘲讽,告诉大家要着眼于现实,脚踏实地。但是现在不但有房车,也有了拼多多的拼装房,让房子随时移动成了可实现的事情。世界在飞速变化,而推动其变化的正是敢于想象和敢于实践的先行者。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即使如今实现不了,但未来的事谁知道呢?万一以后成了;《火灾与钻石》中钻石,原本不但不会给人带来灾祸,反而成为照亮大众的器皿。而如今提到钻石,最先想到的大约还是婚礼上用于承担某种仪式和决心的道具。见过身边一些夫妻会因为是否购买钻戒而产生争吵。大家都知道钻石是资本营运下的噱头,但是一旦和坚贞的爱情以及仪式感挂钩,很多人还是会为其买单。

最有意思的一则寓言是《山雀》,故事中的山雀夸口要将海水烧干,被大家发现吹牛后落荒而逃。作者在写寓言是希望表明,事以密成,还没有完成的事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在考公热的当下,一定要入职后再告诉其他人的视频频频出现,纷纷表明事以密成的重要性。但是整体的剧情,让我想到《精卫填海》,精卫说要填海便真的开始找石子,日复一日的去填海。同样的鸟雀面对大海,展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最能体现民族属性,各个国家的先民在面对自然时,同样处于鸟雀对比海洋的力量悬殊中,但华夏多愿意相信人定胜天,会通过一点点改造自然,达到最宜居的生存状态,正如填海的鸟和移山的愚公,日复一日自然能有所斩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