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悄然走进了这个禅的领域,我此时也看作是一种缘分了。对佛知之甚少,信而不迷是我长期以来的态度。每当旅游遇到时我也会虔诚地拜拜,无论是为心中的尊敬还是为僧人的礼让,我都会上柱香,嗑个长头。说起嗑长头就想起了仓央嘉措,这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这个敢于突破宗教对人性的束缚,敢于追求真挚情感的活佛。而世间事又哪一样不是他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是的,总有一些过往,会城为经久的回忆。
自古儒释道三教都在讲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是由心出发,而不管是佛,是道,是儒,都是在说一个体现,那就是人性,是良心。
佛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谁都了解这句话,但不是都懂其中的真正含义。在佛教里,‘色’是一种物质而非大家印象当中的七情六欲。这里的空是种智慧,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真相。正如六祖惠能大师在无相偈中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空的境界。当你有了这个境界,你会发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很容易注入到你的内心中去,身体里的烦恼、疲劳、挂碍等等都会随风飘走。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应当一切时,勇猛大精进。于是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声观音菩萨;如果你很浮躁,就念声地藏菩萨;如果你很恐惧,就念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清凉,地藏菩萨的坚定信念,阿弥陀佛的坦然淡定都会渐入心田。
我所说空的智慧,并不是说不去追求物质的生活,然后寻一山清水秀的地方禅修。我讲修心、讲智慧,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看透世间的人和事的本质,不为名利所累,甚至变成其奴隶。当看透本质,了解自我才是最真实的之后,会让自己生活更加轻松。这样就可以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同事、朋友、家人,并且会忽然发现人生的乐趣实在太多,从前的自己有多么愚笨。这样的人生才是我所期望的。
人在生活里,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事情,而且世事无常,你也不会清楚下一秒会遇到什么,空的思想能让人透过表面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事情看清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会提升自己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心态变得更加超然解脱。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不争是慈悲,不辩是智慧,不看是非即自在,不闻烦恼即是清静。
非常喜欢仓央嘉措的这首诗: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人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我问佛: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我问佛: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我问佛: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我问佛:你多大﹖
佛曰: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一百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说: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我问佛:我的感情为何总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这样的诗句你若天天读上几句又怎么会不成为一个通透的人呢?
有个叫德诚的禅师写下这样一首诗: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好一个满船空载月明归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又有几人能在不收获时有满船空载月明归的心态呢?
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修养出宽容来。时间没有尽头,生命却有其长短。在无限的时光隧道里,计较太多就是对有限的生命的一种亵渎。因为计较,我们缺失了宽容,从而错过了幸福。人生都是为幸福而来,却有太多人含恨而终。修行,于苦难中回味甘甜,于泪光中瞥见最美的笑容。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恒定淡然,豁然开朗。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淡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应该持有的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勇敢,一种力量,一种原则。来自于心灵深处,不与群芳争姝丽,淡若清风。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世穿凿不相关。
粉壁朱门事堪繁,高墙大户如深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人的一生,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决然不会完全相同,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说明什么如果你固持己见,不懂得变通为人处世,那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逐渐面临更多的阻碍和困难。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人过于现实,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公平的待遇,就觉得仿佛世界与他为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公平,然后就开始愤世嫉俗、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其实更多是因为他没有看透人性与事物的本质,没有看懂社会发展的规律,导致了外在的社会及大家都在变,只有他一人未变。
大川禅师有诗云: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怀善心,做善事,一生无愧。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宁。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心宽一分云消雾散,让人一步晴空万里。有缘相逢共一笑,从此再不论古人。相逢一笑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自杀第一钢刀。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
心像一粒尘埃,无时不在飘荡,无时不在寻觅。飘荡,因为尚未到达意愿中的归宿;寻觅,因为想要找到理想中的归宿。可是,欲望不止,一山还比一山高,人生岂能如愿?看淡人世的纷争,看轻得失的轮回,心安即是归处。生活中的纷扰,可归结为一个字:争。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源自争。在日常生活中,心胸开阔一点,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点,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一点,争不起来;功利心淡一点,争不起来;为他人考虑略多一点,争不起来,不争,才是人生至境。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无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人生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打跨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我们要学会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这就需要经营日子。尘世中有太多的喜怒,太多的悲欢,太多的烦恼和痛苦。惟其如此,才能知足常乐,乐天知命,一生舒坦,快活似神仙!
观潮·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人多学会辩证地看事情,心胸就会宽阔许多。禅宗主张人生在世,不要被世中之情所染,虽然在世,但保持本有的空心,以空心入世,虽入世而不觉入世。
唐 王维在一首诗中写到:
中岁颇有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又是一种豁达吗?人生看似无路可走时,却也是另一条路出现之时。
唐崔道融的诗中也有这种意境: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好一句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当你的心超越一切时,所有的美好 全会呈现在你眼前。人事繁杂,常常让人痛苦不堪,而禅者的高人之处就在于他们主张超越一切,只有学会超越,才能将其置之度外,不为外界凡尘之事所烦扰。而此时你若顿悟了其中之理,又怎么会不立地成佛呢?正是“沧溟几度变桑田,唯有虚空独湛然。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度者要须船。”
学会静中处事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静中触景,于“于无声处听惊雷”。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由静做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念心中: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