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姑娘期中考试,我正好出差,直到星期五才忙完工作返程。当天回家的路上,我和姑娘班主任预先进行了沟通,得知了她的成绩。
语数外三科第11名,语数外,生物,地理,历史,政治,音乐,美术,体育总分第7名,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语数外三科有点偏离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三科及多学科都在前十,并允许在此区间徘徊。这样的目标孩子不会太累,也不会完全没有压力,只要一直保持,上重点高中没什么问题。毕竟学习是一场长跑拉力赛,需要稳打稳扎。
在与老师交流中我了解到名次之间的分数差距很小,比如3分,可能就隔了好几个名次。也许这就是私立学校的现象,因为好的资源都在此集中了……
其实知道成绩的那个瞬间,我内心还是有失落的,因为姑娘上个学期期末三科及这学期月考都在前十。奇怪的是这种情绪并没有伴随我很久,我很快就就恢复了正常。我脑海想的不再是成绩本身,而是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此次失败,吸取经验,继续前行。我想这应该是我不断学习,导致思维的改变吧。
到家门口时,我和老公敲门,发现大门是反锁的,我敏感的心告诉我,姑娘一定在放松自己。果然,开门后,她告诉我们她在拼恐龙图。我想,她也许是在宣泄她的这次失败的方式,同时也害怕我知道成绩后责怪她,所以没有选择做作业,而是用拼图来暂时麻痹自己……有了这样的心理思考后,我没有马上问她的成绩,而是把我出差带的好吃的先分享给她,让她尽情的吃……
开心的吃完东西,我们开始聊天,慢慢切入到此次期中考试。当我问她的考试名次时,她不情愿地说:你猜,你猜。接受到这样的回答,再加上我了解到的情况,我知道,此时,我需要有智慧。我不紧不慢地说:“没关系啦,你告诉妈妈,不管考的怎样,你在妈妈心目中都是最棒的,因为妈妈知道你已经尽力了,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
妈妈此时此刻只想采访一下你,问你四个问题,可以吗?姑娘听我这么说,立马放下了戒备和担心,兴奋的说:好呀,好呀!于是,我开始采访,我采访的四个问题如下:
1.你觉得你这次考试中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2.你从这次考试中获得了那些经验?
3.你从其他同学那看到了那些部分,他们对你有帮助吗?
4.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在采访中,我始终面带微笑,用鼓励,欣赏,佩服的眼神看着姑娘,姑娘是全然的放开,认真的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
她这次最大的成功:
首先是数学在140以上,这样我就可以不用给她报培优了。(之前我们有过约定,如果数学未达到140就报培优班);其次是语文作文扣分10.5,突破历史最低扣分(语文作文70分);最后除语数外科目外,其他科目超常发挥。
她从此次获得的经验:
1.语文有一个选择题忘记凃答案,丢了2.5分,以后考试中一定要注意。
2.在做语文基础题和阅读理解时纠结的时间有点长,速度上,时间安排上还需提高。
3.数学有一题计算题是计算3的立方,我算成了9,应该是27。考试之前妈妈还给我提醒的,结果还是错了,以后需要提高觉察力。
4.英语作文超字数,导致超格了,需要精炼语言,直切主题,少写废话。
5.历史,政治,这次有点难,很多会背的,了解的未考,偏偏考的是没背或者平时没注意的。但我还是没有怯场,我虽然不会背,但有印象,所以我开始编答案,结果还不错。这足以说明考场素质和考试灵活性的重要性。
她今后的打算:
1.继续保持好的方面
2.提高易错题的敏感度,平时练习时就提醒自己多注意,用全神贯注状元读题法读题,审题。
3.语文基础部分要针对错题多做相关的练习;对于阅读理解,平时多看书,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情感;同时还有注意书本上的细节,比如那篇文章是什么年代作家,写作背景是什么等等。
4.以后要多记,多背,多思考,多总结,提高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
听完姑娘的回答,我挺欣慰的。我又想起了姑娘班主任的那句话:胜不癫狂,败不气馁。我还想起了雨齐老师告诫我的一句话:在中考前的所有考试其实都是积累考试经验,都是为中考考试做准备的。其实平时的所有考试就是在寻找一个最优化的应考方法与技巧的一个时刻,因此不要把分数和名次看得很重要。你要是能这样去想,你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不必害怕错误,因为每一个错误都是信息反馈。
事后姑娘还剧透:正因为我没有批评她,指责她,所以她才会告诉我这么多。如果我像以前一样批评她,她一定不会告诉我这么多,也不会和我探讨经验……
她还剧透,她同桌和她打赌说我一定会批评她,因为她三科没在前十。我姑娘很自豪的告诉她同学,我妈妈不会批评我,她只会帮助我分析错题,分析原因。结果晚上我的行为满足了她的需求,她感觉到了被尊重,被接纳,被看见,被理解,被帮助……所以她内在的动力和智慧启动。
为了让她完全释放,我们星期六晚上又带她唱歌(她喜欢唱歌,是我们家的麦霸),让她在歌声中得到释放,顺便减压。
星期天下午上学,我没有感觉她有半点的挫败感,而是满满的能量,我此时真正懂得了家是温暖的港湾,不论我们在外面遇到什么风雨,我们都能在家中得到修复,得到能量,从而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