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李教授推荐的必读阅读材料是《隔代共学互学大学堂》,选读1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选读2是《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能够读到扎扎实实开展活动的项目报告和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发布的前沿的教育报告,我是无比激动与喜悦的。我第一时间打印了厚厚的材料,利用工作间隙缓慢阅读,一边圈画一边思考一边写笔记,读后有一种明朗、厚重的感觉。由于开学以来无比忙碌,一直没有时间写下读后感。今日阅读了程露老师的读后感,备受鼓舞,很想写下9月份的读后感。
我想到的标题是“以面向全球的视野审视教育”,我想从我学到的、我摘录的、我想到的三个方面记录下一点粗浅的阅读感受。
一、我学到的
首先,我认真阅读了由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丁小明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和新北区老年学校殷明欣校长三人撰写的《隔代共学互学大学堂》。这是我在很久之前在寒暑假研究微信群里看到过的隔代互学项目,因此读起来比较熟悉。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一项目的写法上,一边读一边圈画一边回想。
其次,我把这一项目研究报告的框架进行了整理。《隔代共学互学大学堂》共有八个方面,分别是项目关键信息、国家和社会背景、项目概述、项目实施、项目成果、项目影响和挑战、经验教训、下一步和可持续性。然后关注每一个方面的具体举措,第一方面,项目关键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实施组织”“项目语言”“项目合作伙伴”“年度项目经费”“开始日期”。这一项目开始于2019年1月,结束于2020年7月。第二方面,国家和社会背景主要写了社会背景、调查结果、相关文件要求、介绍了“隔代互学”项目建立初期的概况以及隔代互学项目的意义。此研究启示我们,隔代学习有助于打破传统式的隔代抚养,有利地促成了学习共同体的生成。
第三,我反复阅读了第四部分——项目实施。第四部分是最详细最具体的部分,从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假期中以家庭为基础的隔代互学活动方案的实施。项目主题聚焦“祖孙互学长本领”,有6个主要步骤:1.学校整体策划,发出倡议书;2.班级策划活动方案;3.家庭制定互学共学方案;4.签订祖孙共学互学协议书;5.开展活动,及时分享;6.统一展评,评优评先。开展活动中从6个方面展开,一是教与学:方法和实践;二是授课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三是学习者的确定;四是教学材料;五是学习成果评估;六是假期中“隔代互学”的监测和评估。
第二阶段:学期中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方案的实施。首先,祖辈进课堂。其次,利用双休日(1+n)隔代互学活动。第三,结对,每月“互学互访”活动。开展活动的6各方面也是和第一阶段一样的。
第三阶段:“隔代共学互学大学堂”活动项目正式成立。假期采用集中学习、学期进行分散学习、每月组织共学互学活动。
另外,我关注到共有三次问卷调查的记录,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这启示我,实践是真理,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都可以以项目主题为中心,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活动,养成问卷调查、制定计划、记录实施过程等习惯,写一个课题或者写一份研究报告,就是把过程详细写下来即可。
因此,做事第一步!
二、我摘录的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此报告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到2040年达到4.02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28%。
在中国城市,年轻父母迫于工作压力难以全天陪伴自己的孩子,多数也会选择请自己的父母帮忙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据统计,在以上海、广州、深圳等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大约50—60%的老年人承担了对孙辈的教育责任。
由于中国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代中国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8月出台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坚持自愿和量力、社会需求同个人志趣相结合的原则,鼓励老年人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
项目运行显示,它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掘老年群体的资源优势,促进祖孙两代人的良性互动,而且也为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渠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终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摘自《隔代共学互学大学堂》
可持续发展教育旨在增进知识,提高认识和促进行动,以便:1.无贫穷;2.零饥饿;3.良好健康与福祉;4.优质教育;5.性别平等;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7.经济适用和清洁能源;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10.减少不平等;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13.气候行动;14.水下生物;15.陆地生物;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大变革,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干预。大变革的理念意味着个体行动的改变与社会结构的重组相交相织,它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引导变革朝着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要实现变革,除了其他方面以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颠覆,而且需要人们选择踏出现状安全区或者打破“常规”的思维、行为或生活方式。变革需要勇气、毅力和决心,它们在程度上或有高低,最好源于个人信念,洞察力或对于怎么做才对的简单直觉。
改变学习环境的主要行动者:学习机构的领导者,包括中小学校长、大学校长和院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以及私营公司员工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教育工作者、学习者以及学习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地方社区领袖、当地社区的家庭,以及致力于可持续性的非政府和私营部门行动者。教科文组织及其合作伙伴。
——摘自《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
我必须在教育和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之间建立新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考察哪些能力和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世界,然后沿着帮助他们发展这些能力的课程路径回头勾画。为了共同制定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我们要考虑的课程绝不只是一张排满学校所教科目的表格。制定课程的问题,要与建设能力和教育中始终存在的两个重要过程相关:其一是作为人类传承一部分的知识获取;其二是对新知识和新世界的集体创造。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儿童为中心的和以学科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可以分为学术知识和应用知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
国家还有一项重大责任,那就是确保教育体系得到充分且公平的资助。
我们必须扩大对学习场所的定义,使之超越以人为中心的空间和机构,将公园、城市街道、乡村小径、花园、荒野、农田、森林、沙漠、湖泊、湿地、海洋,以及所有其他并非由人类独享的地点纳入考虑。
——摘自《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
(我真想把每一章名人名言都摘录下来!)
三、我想到的
结合周六上午我观看的线上“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变革与创新暨第十二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我想到了很多和我有关的,我想要做的,我想要关注的点。
一是打破了常规思维,符合可持续发展行为。工作以来,我一直很依赖小蜜蜂,没有小蜜蜂,我就总觉得嗓子绝对是受不了的,尤其是面对嘈杂时,总习惯会用更响亮的声音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这个学期开始,我主动尝试了潘副提议的不用小蜜蜂的习惯,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轻轻地说,柔柔地提醒。从孩子们的角度来想,使用小蜜蜂说话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影响声效,有可能影响听力、注意力等。
第四周,嗓子沙哑,咽炎是慢性病,但还是坚持不依赖小蜜蜂,坚持小声提醒,坚持少说话,面对嘈杂的环境,沉默下来,专注看着他们,把大拇指贴纸奖励给那些一直坐姿端正,自律的孩子们慢慢的,45个孩子自然都安静下来,自然都坐姿端正了。
二是努力打造高质量的班级育人环境。孩子们的进步肉眼可见,早到的同学能够主动开始打扫教室卫生,学会了扫地、倒垃圾、套垃圾袋。
学会了早上到校后先放书包 ,整理抽屉,开始早读,养成早到早读的好习惯。
铃声响后能够马上进教室,坐端正,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排队的时候眼睛看前面,嘴巴要闭好,掉队要跟上,努力做到静、齐、快。
感动的瞬间太多太多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非常能干的,都是重要成员。应意在教室提醒大家安静等待,引导大家有序排队;芳瑜每次吃完饭就能坚守岗位,提醒同学餐盘摆放好;艺阳、楷林主动加人餐后后勤工作,帮忙加饭、加菜,监督同学们光盘,倒汤、倒剩菜剩饭;昱呈每次整队,声音响亮;天一负责排队提醒,做老师的小助手,有了这一岗位,天一表现大进步;铭心严以律己的同时每次都帮忙提醒其它同学,越来越有范儿;鹏毅小小的个儿,大大的能量,常常能提醒周围的同学;璟雯和航宇每次负责关灯、关电风扇;昱霖能帮忙单独去舞蹈教室领书、去食堂领点心;馨蕊主动帮忙分点心;忻雨忻旸、鑫鑫、誉恒、芳瑜、天一……每天都加入打扫教室卫生,独立完成垃圾清理工作;梓诺因为不能上体育课留在教室主动打扫卫生;宵圆发现有同学躲在门后哭泣 能够及时告诉我,和我一起去问问怎么了……班级岗位制工作急需要抓紧时间完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班级岗位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责任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
三是我完全可以放在全球背景下育人,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周五晚托时,我邀请同学们尝试画一画写一写,不会写字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进来,给班级取一个合适的、喜欢的中队名,画一个合适的喜欢的标志,大家七嘴八舌取名“爱心中队”“星星中队”“机器人中队”“彩虹 中队”“新城中队”……这也启示我们,以全球视野,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之一取中队名、设计队徽。
四是一定要加强重要文件、前沿文件、课程标准等重要内容的学习,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由于疏于学习,数学上课进程过快,没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接受能力,将数字1——5一节课就上完。只有多学习,才能把握课程标准,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育人,就在探索中、摸索中,以面向全球的视野审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