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7 2018年07月03日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悲观主义解释风格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未想过,悲观有这么多花哨,以前总是觉得自己左悲观右悲观,也只是情绪上模糊的意识,从未认真的考虑过这个因素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直到今天看了这本书,做了这个测验之后,才对悲观这两个字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将悲观分成了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及个人观念。

永久性是指当一件坏事发生,在意识中这种糟糕的状况是永久的还是暂时性的;

普遍性是指当一件坏事发生时,在意识中这种不好的状态是适用于普遍的事情还是适用于特定的事情;

个人观念是指当坏事或好事发生时,一个人归因于自己多还是归因于别人多。

测评结果出来后,和自己印象中的模糊的自己的态度感觉相一致,但是又清晰了很多。永久性和个人观念得分偏差最大。即表示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会觉得这种状态是会永续的存在下去的,而且坏情况我总把它归结于因为自己,而好情况则是归因于别人。

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事情是不由我控制的话,我将特定的一种情形适用于生活中别的情形,或是将一件事情的失败归因于我自己,也实在于事无补。那为什么我要用这样的想法来折磨自己呢?

回想起在大学时候,有一位同学跟我聊,说她的一种感觉,每次考试时,如果她考后感觉良好,她就考的差,如果感觉不好,往往考的还可以。所以她 就在考后一度让自己心情不好,以期待考试成绩能够好。在与她聊之时,其实我也是有同样的感受。我也是往往将自己的心情搞的很糟,然后预期周围的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不知是不是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在我脑子里,所以其它事情也都以这种心境来处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又要诉诸于某种神秘学说了,我们的心情能发射出某种物质来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好像世间万物都是平衡的一样,如果自己感觉自己不好,别人就会感觉自己好;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别人就会觉得自己不好。写到这里,啊哈,重点出来了,为什么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好?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难道不是只要自己开心了就好么?

再好好研究研究别的章节里的内容。


另外,今天与另一同事聊天,聊到抑郁症,他说他认识的朋友得了这个病的都在吃药,不吃就不行。我反而觉和得咱们国家对抑郁的治疗还停留在生物学阶段,这是不对的。改变认知才是关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