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生》
在书店淘书时,被腰封上马云的“是《人生》改变了我一生”的推荐词吸引,可能是自己恰好处于人生的一个波谷期,便迫不及待地买了下来,想借此缕缕人生方向。毕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文章开篇便是主人公高加林失去民办教师岗位,这个满腹才华和梦想的年轻人一下变成了文不能上武不能下的半路农民。失业之后,他陆续经历了卖馍的羞怯与苦涩,以劳动残酷地对待自己的肉体,拉粪料时同学母亲的羞辱。不过,幸之他得到了金子般的巧珍的爱情的滋润与呵护。在这种状况下,他已经做好了当一辈子的农民,与朴实漂亮的巧珍过一份不错的光景,只是偶尔躺在山坡上休憩时,会有一股理想逐渐远去的惆怅。
大概是“金三银四”的社会招聘定论,身边朋友陆续辞职,而自己也正处于这个边缘中。曾经以为能在现在的岗位上大展拳脚,以为输出定会换来相应输入,但却忽略了类似书中明楼、三星一样人物的存在。但反省得更多的是:奈何自己成熟太晚,浪费了多少有光的日子。当面对心仪的岗位时,发现能力与经验尚不能匹配,那种惆怅并不亚于加林带着变态心理以劳动折磨肉体的心境。
人生像是个弹簧,走过波谷定会迎来波峰。而加林的波峰期因其叔父当兵归来快得令人慌张,虽说叔父政治觉悟高,但暗中拍马屁的人依然趋之若鹜。一夜之间,加林又从一个农民摇身变成了城里干部,只是那份未来一片光明,广阔世界挥着巨手欢迎他的幸福感让他有意忽略了工作来得不够名正言顺。
仕途顺畅,爱情也开始讲精神互通了。此时,不识大字的巧珍与可一起谈国际时事,吟诗作对的亚萍相比就显得没有了闪光点,况且,亚萍还是曾要好的女同学。在丢掉良心抛弃巧珍之后的加林,转眼间就与亚萍憧憬着美好未来,那些手牵着手走在街头沐浴阳光的未来,那些飞虹柳绿城市生活的未来。
命运虽有时会捉弄人,但绝对是公正的。期待的美好生活尚未实现,加林被动走后门的不光彩事件便曝光在广众之下,估计是本就隐觉不安,所以再次失业的加林显得比第一次淡定多了,同时他反而意识到唯有巧珍的爱可滋养他的生命,亚萍的爱如酒般浓烈,让人沸腾也让人昏沉。只是巧珍早在他的憧憬中嫁给了别人。
加林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里都只是一段经历。可往往是其中的一个不经意的抉择便可改变一生,而我们又总是在这些抉择中倍感痛苦。比如辞职时是否换行,比如是否该接受感动而来的爱情……
我们习惯了在一个决定很久以后感慨倘若能有回头路,却忽略了有时所看见的路和桥可能是虹,迷幻的色彩让人忘了是否扎实于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