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似乎又迎来了电视剧的高峰,身边的女同事又开始津津乐道着最新的剧情,不乏一些年轻妈妈。不同的是她们会时不时插入一些孩子的话题(嗯,没错,单身狗是我,没孩子不能参与吐槽很受伤),抱怨着自己的孩子总是爱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为什么总是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小时候,虽然那个时候我的学习还不错,但是一天天总是想着去哪玩,我和我妈就常会有下面的对话。
“妈妈,我作业写完了可以玩一会吗?”
“玩什么玩,你看人家隔壁XXX(此处可以是,任何成绩比我好那么一丢丢的小伙伴,想死~)这次考得那么好,你就知道玩,你还是再看会书吧”
“可是妈妈你都在看电视剧啊,我作业都写完了为什么不能玩一会儿啊”
“妈妈是妈妈,你跟我能一样吗,你过两天就要考试了,赶紧去看书”
“可是看累了,就玩不了了啊”
“嗯,那看累了就赶紧刷牙睡觉吧”
“……”
然后,我妈就会自顾自的继续看起了电视剧,而我就听话地进房看起了(漫画)书……
很显然,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所以当孩子开始偏离自己期望的时候,就会开始不停地怪罪一些外部因素,却从不承认是因为自己的平庸导致的。从心理学上来解释,其实本质上就是家长自己有未完成情结,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事情。
但是同时他们对自己又很宽容,总是说着丧气的话:
孩子啊,你爸妈就靠着你给家里长脸了,为了给家里争口气你可要好好努力啊……
孩子啊,爸妈含辛茹苦的把你养大不容易啊,你以后可一定要有出息啊……
人性真的是很奇怪,一旦结婚生了小孩之后,父母就开始变懒了,慢慢地自然也就开始停止成长了。会让我有一种错觉,他们生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人(嗯,二胎放开了,有兄弟和我们一起背锅了)替他们奋斗,代替自己上进。
要不然,为什么这一转身功夫,我妈就能立马变成两幅面孔,一面在对自己说工作一天很累了,还是看剧放松一下,另一面却又忘记我也是已经上了一天课了,像个旧社会万恶的地主老财一样,时不时都要转头看我有没有在偷懒,甚至恨不得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来激励我刻苦学习,总是觉得我放松一会就是在偷懒,像是做了一件很严重的错事一样。
问题是,这他么就很搞笑了,你们父母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努力实现抱负,生我们的时候又没有经过我允许,现在却要我们好好努力完成你年轻没能完成的事情。然后呢,转头就开始看剧玩游戏,玩累了就说孩子两句,但是自己王者农药都打到至尊星耀了,却好意思说我们不好好努力学习?
苛责要求孩子总是容易的,因为不用自己去奋斗,去承担上进的痛苦。
但是问题来了,不上进的父母,凭什么配得上我这么上进的孩子?
2.
最致命的是,父母不上进,能力和眼界就会有局限性,这在以后也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我说的父母上进,其实也不是一定要求年薪百万,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财运的,年薪百万的人往往是具备运气和实力的幸运儿。
但是,上进的父母一定是能持续保持学习的人,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对社会的认知,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我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父母本身是制造业出身,在本地经商也算小有成就。这就造成我父母比较强势,古板的性格。
在我将要上大学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千古难题——大学要怎么选。我自己比较喜欢互联网,所以我就提出想学计算机,但是我爸因为不能理解,自然投出了反对票,非要强迫我去学机械。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认可,还给我举例说他们厂里学计算机的都没什么出息。
当时的我只是个高三刚毕业的孩子,对社会的了解都很有限,再加上经济并不独立(我当时就应该和胡一天一样,说不让我学计算机我就敢退学,哎~可惜没人家的智商,再让我考一次可能就考不上985了),无奈就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但是,当我上了大学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一次又一次震撼了我们所有人。我这才意识眼界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选择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努力。
父母总是认为已经对我们竭尽全力了,他们在帮助我们成长,甚至在帮助我们做出最好的决定,可是从来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们能力和眼界的局限性,他们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纪伯伦说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站在观众席看着我在赛道上拼命奔跑,而是和我一起走上赛道,一起努力成长,一起去探索这未知的世界……
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站在观众席看着我在赛道上拼命奔跑,而是和我一起走上赛道,一起努力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