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渐渐离我们远去,在依依惜别家乡美好时光的同时,我们又到了一年中的跳槽季。不管你是选择跃跃欲试的离开,还是死心塌地的留下,每当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无论如何应该思考的,那就是——我到底值多少钱?
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只有持续的思考,才能让我们找到差距,对自己的进步或退步有所觉察,而不是迷迷糊糊的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在同样的工作岗位,在同样的公司大环境下,有的人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委以重任,有的人却在原地踏步,固步不前?
答案是思维的格局不同,即思维的广度和宽度不同,思维的整体架构各有差异。也就是说,我们日复一日在工作中做事情的思维不同。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在此特意引用“点线面体战略”的概念来说明。“点线面战略”最初来源于曾鸣教授的《智能商业》,他认为“平台型的企业”,是一个面。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这是点。其中有一些点,需要连接其他点,那么连接起来后结合,就形成了线。面与面的相互交错嵌合,就形成了一个体。
对于普通员工或者刚进入职场的新手来说,我们关注的往往是具体的某一个事项,“我今天的工作有几项事情,完成了多少,还剩哪几项?”,我们划分工作的纬度往往是以单一的事项为单位。这个单一的事项就是我们说的“点”。
在几年前,我们要求每周写周报,我的基本逻辑是:以天为单位,把每天做的具体事项进行罗列。那个时候项目上每天都很忙,每天有56789项事情等待着我去完成,但是奇怪的是,那段日子,我丝毫感受不到每天努力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
后来,无意中看到另一位同事提交的周报,我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这位同事每周周报只是短短的几句话——首先简要的说明一周内主要跟踪的2~3个项目进展,然后对整件项目下一步的计划或者需要协调的事情进行特殊说明。
可以比较一下,后者主要是关注项目,一个项目前前后后会有无数个大大小小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说,一个具体的事项(比如说写一个会议纪要)是一个“点”的话,那么一个项目就应该是一条“线”了。
显然,一个关注于“线”的员工,比一个关注于“点”的员工,竞争力会更强一些,他往往能够把一个项目管理好,因为,他看到的是一条线,也就是包含了里面的所有点,而只关注“点”的员工,往往顾及不到所有的点,缺乏一个更高的视角。
所以,从这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想要在职场上更值钱,需要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视角高度。就对不同职位的同事的观察,一般做到项目负责人或中层干部的职位,都具备“线”性思维的能力。
而如果在思维层面更上一层楼,能够有“面”的格局,那么,恭喜你,你肯定的职业发展之路也一定能够更进一步的。公司的部门领导,一般就能够具备“面”性思维能力,你思考的不仅仅是某个项目如何开展工作,而是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向的项目如何打开市场,开展工作,平衡资源。
而跨过“面”到达“体”,那就是更高层次的哲学了,通过对我们公司总裁到马化腾、马云等大鳄的仰视,他们关注的就是一个经济“体”的纬度了,一个经济体是在沉沦还是在崛起,政策对于公司业务的影响等等。
所以,回到个人身上,我们的“点线面体”思维,大大的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视角,视角不通,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和高度会大不相同。这也为我们明确的指出了上进与进步的方向,那就是做好基础事情的同时,尽量提升自己的观察视角。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复盘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经常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