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大学以来,一直都想写写我的大学生活,却迟迟没有动笔,今晚终于写下了第一篇。
从哪里说起呢?从高考完报志愿写起吧。我记得高考分数是539分,当年山西省的一本分数线是510分,尴尬的成绩,只比一本线高十几分。这样的成绩也可以去一本的学校,但可能上不了好的专业;二本学校也可以去,那就应该是王牌专业的。后来在家人和老师建议下,选择了后者,就这样我来了桂林,或许也是那句老话“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影响了我,不甘落于人后。
在这里我想扯几句闲的,也不算是忠告,纯属个人观点。报考志愿时,一定要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可能适合什么类型的专业,可能大部分同学在高考结束以后也会去了解一些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专业的内容和行业前景,但事实情况也可能是在网上看完了,还是一脸蒙。我当时也在网上查了各种资料,学校官网、贴吧、知乎、QQ群、微信公众号,Internet很全能,一定不要浪费这个资源。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再去仔细考虑到要去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去听取家人和老师的意见。至少我认为,兴趣很重要,这对你在大学的学习还是挺有影响的。志愿这种东西,真的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希望后来者可以重视。
填完志愿了。收到通知书了。同学聚会。简简单单的告别。还是离开了。临开学的半个月,家里就开始准备各种行李了。妈妈、姑姑、堂妹陪我一起来的学校,市里没有直达车,第一次是从三门峡转车(我上大学以后,火车改线了不走三门峡了,我又改成每次从西安到桂林,27个小时的车程,慢慢悠悠的K字绿皮车),凌晨四点钟的车。真真正正的第一次离家,躺在宾馆钟点房里,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定了五个闹钟,担心误了火车。
上车了,踏实了,就这样离开了生活了18年的故乡,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大学的生活,似乎忘记自己已经离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车厢里都是学生和各种送新生上学的家长们,我记得我隔壁是一个同校的河南女生,下铺是一个甘肃的学姐,从甘肃到桂林,要两天两夜,真的很佩服她。漫长的路程,终于还是在吃东西,听音乐,睡觉中熬过去了。
第二天6/7点这样子,我们一行人终于到了桂林,姑姑有同学在桂林工作,帮忙安排好了酒店,方便了许多。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空气很清新,很舒服。市区里就能看到很多山。坐在车里,看向窗外,我在想,这就是桂林嘛?看起来和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区别,不一样的是朝我们驶来的车牌是“桂C”,身边是听不懂的方言。
早饭吃了桂林米粉,第一次吃,感觉像土豆粉,加了牛肉,至今不喜欢配菜里酸豆角的味道,汤很好喝。
桂林,我来了!这就是我将要学习生活四年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