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件事情做了对我们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也就是其效果是不确定的,我们会怎么做?基于同样的理由,有的人选择了做,有的人选择了不做。于是有的人在很多年后发现了意外的惊喜,而有的人就错过了升级。但是面对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多可能的方向,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注意力、时间和金钱等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该选择哪一种不确定性来升级自身呢?
首先我们从不确定性这个概念来讨论,同样是不确定性,却有很多是不同的。按照万维刚老师的专栏中提到的概念,塔勒布把不确定性分为统计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对于不同的不确定性我们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把不确定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统计不确定性,是一种固定的概率分布,比如抛硬币可能出现正或者反。我们是不太可能通过收集信息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的。认识不确定性就是由于我们认知不足造成的一种不确定性,通过收集信息,提升认知,或者求助于人是可以解决的。例如旅行一般的攻略都会建议,能不带的东西就不带,可能有用可能没用的东西就不带。这是一种对抗不确定性的简单态度,如果我们对不确定性分类后,就会有不一样的原则。对于统计不确定性,比如我们可能感冒也可能不感冒,可能丢钱包也可能不丢,可能丢眼镜也可能不丢。这些事情一旦发生对于我们的影响比较大,最好是做好对策。而对于是否需要带厚衣服,是否需要带伞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收集信息来降低认知的不确定性。目的地历年同期的温度对比可以查到,万一需要买衣服目的地是否能解决也是可以事先查到相关数据。对于这种认知性的不确定,我们需要多做功课,多做准备。
现在说回到成长上来,很多技能我们是否该学习呢?学习了是否有好处呢?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直接回答,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不过这一类的问题,很多都属于认知不确定性的问题,很多趋势发展方向是能够看出来的。计算机化、互联网化、全球化、人工智能化这些都是硬的趋势。如果是学习这些方面的技能,一定是用的着的,我们不用考虑是否学,只需要考虑怎么用的问题。而对于很多急救知识、野外求生技能、逃生技能,我们得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考虑是否存在这种风险的可能性。如果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或者野外工作的人员,急救和逃生可能属于基本技能,其统计上用得到的概率是很高的。还有一些工作生活相关的技能,如果我们不清楚就需要收集信息来做出决定。一个非IT人员是否需要学习编程,一个不出国的人员是否需要学习英语,是否需要学习换备胎,是否要学习辨识儿童常见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咨询信得过的贵人们给出建议。在我们认知不足的时候,可能认为某些技能和我们没关系,但是从那些过来人或者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楚的人来看,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技能。就好像我最开始没有意识到写作技能对我有何用,但是笑来老师却让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写作,因为这件事上他看得很清楚。
当我们遇到一个不确定是否有用的机会时,不妨试试辨识其不确定性的类别,然后再收集信息做出对策。虽然很多事是否和我们有关系看不出来,但也有一部分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多有几次降低不确定性的经历,可能我们的未来就能更加确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