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马云在IT领袖峰会上的演讲中,抛出了一个词“网络病夫”。他的原话是,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良、你的智慧不良、你的整个的文化体系不良,很可怕,这是网络病夫。我们国家现在在网上的越来越多,体现出来的网络病夫越来越多,不懂装懂,水军横行,现在的网络暴力已经变成了常态,走向未来时,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昨天的文章《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什么鬼?》同步分发到了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天天快报等平台,由于文章中有这样一张配图,文章下方的评论让我再次见到了网络病夫的强大,但好在最年轻气盛之时经历了超级课程表的“不诚信”风波,再遇到一些此类评论,总能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并且心中浮现出一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没有成败,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而已,所以关于逃离舒适区还是逃离北上广,又有什么对错之分呢?你或许不知道,大城市里深夜加班的人,正在羡慕着那些处于小城市在朋友圈里说晚安的你;而小城市里那些拿着不高薪水的人,又羡慕着全世界飞来飞去的你。如果你羡慕了,后悔了,你就该去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反之,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坚持认为自己对的,做自己想做的,这才是自己的幸福方式。
穷就是穷,如果觉得当下挺好,那么心灵就是富足的,不需要他人的同情,也不用羡慕他人的生活。如果对现状不满,那么立刻行动,穷也只是暂时的,别总说自己是个穷人,天天把穷挂在嘴边,心理暗示越多,你就会越来越穷。
我记得之前有人在脉脉上匿名喷我,大意也是说我装逼之类的,扒我的底,原话大概是,说我作为超级课程表的副总裁,一个月才五千块,不知道有什么好得瑟的,后来被朋友截图给我看,我当时回复任何回复,因为他说的是实情啊。不了解创业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虽然我们当时拿了红衫、阿里的投资,产品的用户数据也不错,但是毕竟公司没有做任何营收呀,而投资人的钱是用来经营企业的,一家创业公司,就不说副总裁了,CEO也拿不到多少工资呀,一直到公司后来有了收入,我拿的工资,才从5000元一点一点涨起来。
我大学创业的时候,开了家咖啡店,后来晚上增加了点调酒,看起来磨咖啡、拉花、调酒摇壶挺帅的,可是对应的则是学生走后,清洗杯子,擦拭桌椅,整理店面等等,然后晚了就直接睡在店里的沙发上。后来在广州创业的时候,遵循我一贯的思维《挤公交地铁就是浪费生命》,把时间花在该花的地方上,我租住在了公司附近的城中村里,一个月1200的房租,可是从未意识到自己穷,并且会一直穷下去。也就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如今我在北京,租了一套单身公寓,房间不大,一个月近7000的房租,还是保持着同样的特点,离公司很近。坚持努力走自己的路,生活总归是会越来越好的。
我一直觉得圈子太重要了,因为周边的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自己。不过,其实细细想来,虽然程度不同,但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优秀的人。我们很多人心里也清楚,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于他人的,比如身边有的小伙伴,每天早上五点起来晨跑,偶尔还可以在他朋友圈看到跑马拉松的照片;有的小伙伴,喜欢写点东西,每天坚持输出大几千字的内容,不知不觉的成了知乎、豆瓣红人;还有的喜欢看书,坚持学英语的等等。而我们大多人,已经习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人与人之间被就是不同的,这话确实如此,如果你以后确保不会羡慕他们的话,就好好的坚持做现在的自己吧。
由于习惯性的给自己找借口,我们总是会对他人的优秀视而不见,他家里有钱,才能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他的工作不忙,才能每天在网上写写东西;她老公有钱,她才能一门心思工作,我还得为房租奔波呢。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你有钱的话,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吗?你工作有空时,会去看看书写写文章吗?你如果嫁了有钱的老公,还会做到努力工作吗?
我今年有幸参与混沌商学院第一期的学习,对于MBA、商学院这种,很多人的看法就是混圈子的,有钱人才去参与的,可是等我真的进入其中,感知到的是课程设计相当棒,邀请的教授讲的也特别好(见贤思齐,以自律提升个人魅力)。我不否认这本就是社交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群在很多人眼里四十、五十岁的有钱人,仍然愿意不断的参与学习,不断的汲取知识,难道这不值得欣赏与赞扬吗?不知有多少人躯体还活着,可是心灵早已死亡,认知的迭代早已停止。
勇于去承认他人的优点,如果不能正视别人,会导致我们难以看清自己。看清现在的自己,我虽然穷,但并不需要同情,因为内心富足,并且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