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涉及到天文相关的知识比较多,教师们时常很畏惧上这一单元的内容,而且由于这是五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常常由于快到期末的时间原因,需要匆匆结束新课内容,因此也并不会花多少时间去讲新课或给孩子细细理解,有时候就给孩子们播放一些天文科普视频。
其实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通过电视和课外书,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甚至有些同学比老师还了解得多,他们能说出各种概念,比如地球自转,围绕太阳公转,黑洞等等概念,但如果让孩子们说出现的原因,他们基本说不出来,其实也证实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也根本无法用论据去证明这些论点,例如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怎样运动才能更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关于人类认识地球的运动提出了哪些观点等等。
那么本单元对于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虽然有些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错误,但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用哪些论据论证呢?这需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证据意识。这样不仅让学生们感觉到有趣,而且也能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这样真正理解到了,才能一环扣一环,解释其他的自然现象。
那么要上这个单元,教师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1.阅读教参,理解编写的用意,理解各课间的关系,特别是上一课和下一课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前五课主要探究地球自转,后三课探究地球的公转以及解释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了解到每一课其实是环环紧扣的,起始课《昼夜交替现象》其实也是与第三单元时间有关,基于人们的观察才有了对其的假设,有了假设才有了人们对这些观点一些的验证和排除。为了更准确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人们必须要先从地球的运动入手。才有了主要的学说,虽然科学教材中有西方主要的两大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但教师也不要忽视图册,图册上也有我国古代提出的“盖天说”和“浑天说”,这样也更全面地认识到人类对探究地球运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他们提出的观点都不对,但是科学家们提出这些观点所带来价值和意义是空前的,是一次科学革命,一定不要忽视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并把谢谢关于地球运动的观点与第一课提出的四个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测结合起来,进行排除,选出最合理的那个解释,然后再一一地去验证,例如第三课,虽然哥白尼在“日心说”已经提出了地球在自转,并且自转周期是24小时,但是没有人观察到,很多人也表示怀疑,所以才有了著名的“傅科摆”,这再次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而且也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充分解释。这样第1、2、3课都联系起来了,这样学生也能更全面地去理解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这是基于地球的运动情况才会出现的。
2.自身补充天文知识,刻意搜集一些与本单元有关的素材,科学词汇一定要规范。
因为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特别多,我也梳理了一些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例如:
•地球的自转及周期、公转及周期;
•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主要代表性学说、提出观点的人及国家、主要有哪些观点等等;
•傅科摆的原理、利用相对运动从傅科摆的摆动方向解释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了解经度、纬度,理解时差,学会利用世界时区图计算不同地区相差几个小时,利用图册上P27的内容解释“今天”和“昨天”;
•了解一些常见星座(为六年级天文单元储备知识)
•解释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解释四季的成因
•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那么可以从那些地方借力去了解呢?
1.可以从教参中的参考资料P158,教材的资料库P91,图册相关内容了解;
2.还可以上网通过百度百科去查阅一些基础概念;
3.科普视频等等去了解,现在网上的短视频很多,就1-2分钟就能把一些概念解释得很清楚巧用模拟实验、视频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