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良久才决定提笔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在这之前看的《白夜行》《纳尔奇斯与歌尔得蒙》同样触动着我,我很喜欢,却直接跳过了和自己对话的机会,因为我无法表达,甚至觉得找不到读书的意义,我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方式不对?又或者我的动机不对?偶尔一瞬间的成就感,一瞬间的豁然开朗总是敌不过一本书结束时的失落,茫然。这个时候我常常找不到它在我心里留下的痕迹,必须花费很大力气才能勉强想起它所讲述的内容,显得很浅显,苍白。然后我会若有介事的在本子上写下几行没有温度的文字,证明我曾读过。
殊不知,期望得到的越多,就会背负更多,以致于忘了沿途观赏时的宁静,在旅途归来时,总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低迷的情绪。
既然没有太多深奥的感悟,就权当记录,也许当达到一定积累后,再回头看,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蛙》是一部写实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无比的残酷与痛苦。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但有些极度甚至残忍的措施,却也让人无法接受。王仁美,王胆她们的死,以及成千上万夭折在万心手里的婴儿,同样痛苦扎根于读者内心。姑姑万心,艰难的夹在迎接新生命与摧毁新生命的统一里,一生都活在矛盾与忏悔中。朋友问我,为什么书名是《蛙》呢?我说,深夜成千上万的带着黏糊糊肚皮的青蛙的叫声像极了夭折婴儿们的呐喊,像极了对残酷社会的控诉,也印证了主人公姑姑万心灵魂深处极致的悲痛之源。其实,作者同时也借这个名字把小说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关照,敬畏生命。书中还描写了很多人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后这段特殊时期的命运,她们的命运也向我们昭示了人们生活中的滑稽可笑,可怜可恨的混乱场面。不想对书中人物做过多主观评价,但万小跑,有必要说一说。为了所谓的前途,无辜奉上了妻儿性命,听从安排与小狮子结合,婚后立马否认与前妻王仁美的感情,对包二奶,借地代孕这种现象,有认识,最后却也安心接受,这样懦弱的男人,从不敢承认内心的感情,也许我比较偏激,到这样的人即使无子也理所应当。
对计划生育,自己的切身体会很淡薄,只记得妈妈说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唯一值钱的缝纫机和猪都被生产队拖走了,我是用钱换来的……更深一点的认识是通过好朋友的口了解到的。
她们也在农村,出生时正好赶上计划生育严格时期,落后的重男轻女思想深深扎根人们的脑中。大家不敢多生却又期望有男丁,所以很多一胎二胎都是女宝的家庭,就会扔掉一个女宝到河堤上,不知道在何时会被野兽带走。更多的会是像她这种,为躲避计划生育,将女宝送人,寄养在其他人家里。她从出生到六岁就和姑姑生活在一起,之后与奶奶相依为命,几乎没有和爸妈一起生活过。这类小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外”,从小缺爱的这一代长大后自然缺乏家庭观,甚至有意疏远,对其他人也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她说这是一种变向的留守儿童,她说她把自己留在了13岁……这样的经历对她们造成的创伤可想而知,这样的计划生育又不知该如何评判。
我能感受到她内心隐忍的痛苦,也请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要让她们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