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志强
一
中国文人最大的问题,是往往把自己的文学才能等同于自己的政治才能。认为自己诗写的好,便可以出将入相,可以安邦济国,可以经纬天地。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文学和政治终究是两码事。诗写的好,也有政治才能的人,有唐一代,张说算一个,张九龄算一个,高适算一个,陈子昂算半个……
更多的诗写得好的人,往往在政治上很幼雅。于是,很多诗人到最后得到的,往往只有怀才不遇的落寞,壮志难酬的愤懑。李白是这样,杜甫也是这样。
看看杜甫短暂的从政经历,真看不出他有什么政治才能,而其行为的幼稚更是会让任何一个懂点政治手腕的人掩嘴胡卢而笑。
但杜甫还是成了中国诗歌之高标,杜甫还是穿越千年感动了我们。
杜甫的伟大,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想做什么,而是他坚守了什么。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杜甫用自己的一生去接近皇帝,却一生也没有真正接近过皇帝。但他不放弃,他说"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移"。
杜甫一生飘转流离,居无定所,贫困潦倒,但他却用一生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叹肠内热"。
杜甫在世时诗歌一直不被人时人欣赏,卖文也维持不了生活,要进山采药维持生计,或者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但他却几乎依靠着一己之力,将律诗格律推向成熟,并以极大的气象展示给世人。
附:
(杜甫晚年年谱)
759年,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陝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华州司功参军)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
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
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
760年,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年,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
762年,肃宗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
763年,李怀仙杀史朝义,安史之乱结束。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
764年,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
765年,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川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年,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秋,左耳始聋。
768年,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769年,五十八岁。正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
770年,五十九岁。四月,避乱入衡州(今衡阳)。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二
成都草堂的四年,是杜甫漂泊的一生中唯一相对比较安定的四年。这四年的诗中,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平和,安定,生活中有了欣喜的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杜甫的追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也有杜甫家人离散的悲苦。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更有最感动我们的杜甫在艰难苦恨中最宽广的关怀,最深厚的担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
几年前来过杜甫草堂,游人很少几间茅屋,和杜甫的一生一样冷清淒苦。最大的收获是在杜甫草堂买了一本冯至写的《杜甫传》。
今天算是故地重游。但因为是带着学生,便热闹了许多。
到站了,下车了。坐上大巴了。直奔杜甫草堂。
到达杜甫草堂。
听导游讲解。了解杜甫。
毛主席来过这里。
大家都学毛泽东……高硕的背影身形最像……
这里进去,才是真正的草堂。
一生寂寞的杜甫今天家里很热闹……
草堂前合个影。我们来了,我们感受了,我们要走了……
我再感受一下。
到酒楼了。开饭了。
学生精彩图集:
下一站———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