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读王君老师《苏州园林》教学实录有感
关于说明文教学,似乎并无太多的文本挖掘点。今天读了王君老师的《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让我对说明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王君老师用苏州三绝一一苏州园林、苏绣和苏州美女导入,却又特意强调“今天我们不是去看苏州园林,我们是去看叶圣陶怎么用语言把苏州园林的美给表现出来的”,一下子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锁定在了“怎么写”这个层面上。
整节课分三个板块:宏观看整体结构,中观探段落奥妙,微观赏语言特色,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阅读方法。
在第一个板块“宏观看整体结构”时,王老师直接用第二自然段切入,在指导完学生用慢慢的语速齐读完该段之后,就立即让学生将四个“讲究”背下来,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接着,王老师就抛出了一个主话题一一第二自然段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一个段落,在全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抛出问题的同时,王老师一并交给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一一跳读课文,整体俯瞰,关注各段中心句,思考各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文章总分的关系一一第二自然段是总写苏州园林的景色特点,后面几段都是分写,而且四个“讲究”分别呼应第3、4、5、6自然段。
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呢?王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追问:“文章第7、8、9三个自然段为什么要放在课文后面呢?第二自然段在四个讲究之后为什么不继续再来三个讲究呢?”学生认真思考之后就明白了文章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王老师再及时进行总结:二段提纲又挈领,佳句美词有担当,相呼相应分主次,清清爽爽好文章。
第二个板块是“中观探段落奥妙”。王老师同样先抛出一个主问题一一比较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写法,破解说明文段落展开之谜。同时交给学生解决方法一一比读,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提炼方法。为了降低难度,王老师还用投影展示第三和第五两个自然段的文字,并在色彩上做了标注,帮助学生对比理解。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两段都有中心句,但中心句出现的位置不同;两段都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王老师还特别强调了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告诉学生,举例子特别容易把一个段落写饱满。接下来,王老师总结了说明文段落展开歌:“比较是法宝,举例添劲道,议论点睛笔,分总藏奥妙。”
对于一般的语文老师来说,能够讲到这个深度就已经很好了,但是王老师并没有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教学生活学活用。王老师出示了五幅图片,有苏州园林的,也有皇家园林的,让学生比较这些图片色彩的不同,用刚才讲的方法口头作文,并强调“只说色彩”。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王老师再次带领大家复习刚才总结的说明文段落展开歌,特别强调“比较”和“举例”。
最妙的是,当学生用比较和举例的方法对苏州园林和皇家园林的色彩进行口头作文之后,王老师及时出示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色彩的描写,让学生再次体会说明文段落的奥妙。
最后一个板块是“微观赏语言特色”。王老师同样先抛出一个主话题一一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相当漂亮。同时交给学生方法一一换读,朗读,咬文嚼字。这次,王老师出示了自己改写之后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将自己的改写和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哪种写法更好。当然,王老师改写的都是最关键的地方,比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将“仅”字删掉;将“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中的“或者是”改成“有的是”;将“只觉得身在山间”改成“只觉得自己在爬山”;将“胸中有丘壑”用课下注释中的解释来代替……
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鉴赏之后,王老师再次进行总结:“叶圣陶语言漂亮是因为一一有准确严谨的表达力,有典雅端庄的文言范,有从容流转的音韵美,没有过目难忘的画面感,有气定神闲的情感流……”接着,王老师指导同学们对文章中有画面感的语言进行齐读,比如用赞美的语气读“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用安静闲适的语气读“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
这节课在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中“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结束,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定格在学生心中,本节课所呈现出的图画般的美也定格在我的心中。
作为一篇说明文,除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些知识点之外,我们就很难再开发出其他的教学内容了。但在王老师这节课中,学生不仅领悟到了语言的美,而且能够活学活用,形成新的知识,创造出了新的能力训练点。学习知识一一应用知识一一创造知识,这三者其实代表了课堂的三种深度,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在第三种深度上多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