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艺术中人说“三分工匠,七分主人”。何园被称为晚清第一名园,它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清光绪年间任过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辞官归隐后建造,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主人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取名为“寄啸山庄”,建造于1883年。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当然这"中国晚清第一名园"也是名至实归的。因为何园蕴藏着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它分别是:享受“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天下第一山”指的是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一一“片石山房”,在这可以看到著名的“水中月”; “天下第一窗”指的是复道回廊上的花窗,它借助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窗”;何园西园中的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台,被称为“天下第一亭”。
走进何园,仿佛走进一幅自然和人文的美丽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近代造园艺术,一个近代大家族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说:“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此园因园主人姓何而得名,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全园总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分为三部分,北边为东花园和西花园两部分,南部为住宅。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何园的"四个第一"吧。“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说到廊,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是全长700多米的颐和园长廊,而何园的复道回廊总长度是它的两倍,达到1500余米。跟颐和园的湖廊不同,何园是楼廊,楼廊之妙,不在于长,而在于曲。复道回廊犹如彩虹飞落,环绕何家五大楼宇,使园与宅、中与西、闹与静融为一个整体。因此何园复道回廊坐享“第下第一廊”的美誉。 “天下第一窗”指的是复道回廊上的花窗。 这“天下第一窗”是借助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廊的东南两面都开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为分隔,有的直接开成空心窗洞,置两排十二个什锦花盆,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行走在此,通过回廊上花窗这个"观园镜"可以看到园林建筑千变万化的层次感。 而它的另一个功能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子不能抛头路面,而这种种花型各不相同花窗的真正奥秘,就是每一个花窗都刚好对应前面玉绣楼的一扇窗户,女子们可以端坐玉绣楼,聆听窗外戏。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古时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它巧妙地运用了水面和走廊的回声,起到了增强音乐的共鸣效果。 当年何园的主人就是在复道回廊之上,与宾朋共赏戏曲。“天下第一山”指的是石涛的“片石山房”。何园东端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园自古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如果把何园比作大花园,那么小花园就是园中之园“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双愧园”,是清朝初期画坛巨匠石涛(扬州八怪之一)叠石造园的人间孤本,被称为“天下第一山”,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
长期以来,我国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