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增长,或许渐渐赋予我认知的革新。
六一节当天,兴许是童心未泯,我自顾自跑去影院看了《哆啦a梦:大熊的金银岛》。撇开故事主线不谈,影片中所呈现的一点——父与子关系,确是令我深思许久。
诚然,这个话题放在当下来看也依旧是难以用言语辩说。
一边,是已经历几十年,阅历充沛,唯独可能表达有些欠缺主动的“老”男人:一边,是地厚天高自诩已摸清轮廓,事物认知有时会与老一辈产生分歧的“小”男人。
缄默与伴?磕绊交流?矛盾总是如影随形。
但我觉得,最好的状态,是两个独立性明显的男人的相处,虽时常一不小心就像极了两座高山的矗立,各自难以相融,但也能做到--相顾天地浩荡。
想想我与父亲,将近二十年岁月,相处也大抵到了这样一种状态,我将之定义为理解与继承。
记忆中是在临近高考期间,学校日常,我与父亲电话交流学习上遇过的困难种种,他默默听之,末了,予以简单鼓励安慰。寥寥数语,平凡得像是官方套话,然而语重心长的陈述语气通过电话线传达而来,却让人如感受到山岳一般,莫名安心。
也不怪他语言的慢热和相处时常有的缄默,一路走来,时间或许耗尽了他的轻狂,来往之道,也回馈他相应的沉淀与稳重。
想起学吉他之初,父亲听罢我的想法,兴奋述说起当年他也曾与一群好友吉他弹唱,我好整以暇,准备听他荡气回肠的故事,然而,故事还未展开,就没了篇章,他拿起我的吉他,端详沉思,我少以见那样的他,时间像被收束起来,小心翼翼退居一旁,留下无声的空白给他。
父亲终究没能弹出完整的曲子。
几十年了,他的记忆灰尘想必也已堆积成雪,漫天下落遮盖了好多东西。
良久,他也只是弹出了基本的多瑞咪,赧然一笑将吉他还与我,我分明能感受到他一闪而过的落寞。
现实往往不如影视小说来得顺理成章,没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背景点缀,但我知道,父亲他是炽热过的,在那不经意出现的热情里,从他那老茧满布的手上,我断断续续瞥见属于他年代里的芳华。
他该是个固执的人,正如继承了他基因的我一样。
家里并不富裕,父亲成天守着家里唯一的杂货铺,与前来买东西的顾客讨价还价,收益并不太好,兄弟劝他一同合作另做生意,他却不愿。母亲与我聊天偶然提及此事我才知晓,但母亲语气中却丝毫无埋怨之意。
于他们而言,几十年相处,平淡富足与否好似成为了生活一件可有可无的外衣,穿上或是脱下,我们都是身暖,就够了。
那我的固执呢,或许是来自对实现的渴望。说回到电影里,大熊的父亲小时候也爱着《金银岛》这个色彩纷然的故事,并憧憬渴望着能寻找到这个宝藏汇聚之地,少年热血,大熊自然也继承了这份渴望,他爱着这个故事,并且也最终成功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岛屿。当电影中他们见到这上那堆砌成山的珠宝时,我热泪盈眶,不为财富的亮眼,而是因为他实现了,实现了他的,以及他父亲的这份共同的渴望。
影片最后,大熊父亲将他喜爱的那本《金银岛》赠与大熊。
一代与下一代的继承。
我想,我也在为实现这种继承努力着,关于父亲那未曾讲述的吉他岁月,关于那穿上或脱下依旧身暖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