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读到宁远的一篇文章,觉得太写实了,活生生就是写我的生活日常,
“如今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又觉得多么需要拥有绝对的静默时刻。要知道放空自己对于被生活填满的妈妈有多重要,以及,独处时由内心生出的温暖和平静对于一个被日常琐事占据的主妇是多大的治愈。”
独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偶尔得到一个反而茫茫然不知干什么好,脑袋一片空,疑惑平时老念叨以后我有时间要做什么什么的,像看综艺,看电影,逛街,打电话给姐妹聊八卦等等等,那刻却突然想不起了,我想其实应该是不舍得了,不舍得把那么宝贵的独处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确实,审视自己,内观自己,甚至放空自己才是最好的独处时间
在家里待久了,会觉得出差就是休息。出差的最大好处是:你现在是一个人了。独处会带来自由的感觉:一个人躺在雪白的床单上看着酒店天花板发呆,不用担心被两个小家伙拖起来玩磁力片,也不需要听到客厅有点异常的响动就一跃而起,刚买的玻璃花瓶大概又被熊孩子打烂了。
独处有多重要?有一段时间曾有过这样的冲动:在网上发起一个“保障妈妈独处自由”的计划,专门给那些没有个人空间的妈妈提供帮助。真的,好多焦躁不安的时候,妈妈们只是需要静一静。
当然喽,出差的时间稍稍长些,超过两天吧,焦虑就开始了:担心孩子没有妈妈睡不好,家里的植物没人照管会不会枯萎?最重要的,开始想念有孩子在身边的庸常日子,想念孩子们的吵闹、楼下快递员的电话、送牛奶的工人按响门铃……其实呢,这说明人真的不能在一种状态里待得太久,妈妈做久了总会烦的,偶尔不做妈妈,做回自己,对做好一个妈妈还是很重要的。我们也首先得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
首先做自己,然后才是妈妈
道理都懂,但对于巨蟹妈妈来说太难了。
偶尔不用接孩子的下班时间,车停楼下了听着楼上欢声笑语,脑海里想象着此刻俩孩子在家可能正玩闹嬉戏着,会心一笑后还是忍不住在车上呆多一会,让自己身心放松一下,因为知道,回家了,就是进入另一个“战场”
所以,也许应该努力想办法给自己留一点放空自己的时间,哪怕一分钟
一个妈妈每一天的生活就是时钟在流走,一切都在秩序中:孩子八点半要准时赶到学校就得七点起床,再往前推,要想保证七点起床,九点半之前就得入睡,那么洗澡的时间、刷牙的时间、讲故事的时间……所有时间点都得按照表格进行,生怕哪一个环节出娄子……而只有独处的那个时刻更像是静止的、摆脱秩序的、逃离在生活之外的,属于自己的充分的自由。
太写实了。我的生活,闹钟支配的生活,早上6点起床,保证7:20要跟孩子出门,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接孩子回家,8点半吃钙片洗澡,9点讲故事刷牙洗脸睡觉,保证9点半上床睡觉,每天每天闹钟总响个不停,哪个时间该干什么了,卡着时间表,内心焦急孩子慢吞或各种拖延,所以鸡飞狗跳,自己心累,到晚上自己躺下来根本一秒入睡
要知道仅仅蹲马桶和沐浴或偶尔出个差是不够的,还要有更纯粹的时刻,譬如阅读、写字、坚持每天一个人走路。
在这里所指的“走路”,是指单纯地为走路而走路,不是为到达某个目的地的行走。每天至少四十分钟,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什么也不做,只是往前走。
努力给自己创造时间。
叶老师说过:与其把全部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活出自己的精彩。当孩子们看到父母全心全意地热爱生活、拥抱生活,TA们也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最高准则
几年前在北京的时候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多些,习惯每天下午孩子放学前在家门口的市政公园走一走。后来回到成都,工作、家务和孩子就把走路的时间也挤占了,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调整了方案,由白天走路改成了夜晚走路。
只是走路,不是跑步,内心越来越安静,可以借此在脑子里整理一天经过的事情,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就把脑袋放空吧。戴上耳机听一段喜欢的音乐、没有歌词的乐曲,或者听不懂的法语歌,只是需要音乐里那种舒缓又不明确的情绪就好。
有的时候,刚刚走出家门还带着某件事情引起的坏心情,走着走着,那件事情渐渐变得无关紧要了,心越放越松,越感觉到“没有什么是不能好好面对的”。
仔细想想,我确实在这日复一日的走路中获得力量,慢慢地,不再害怕什么。
独处的魅力独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