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中作者对读者的提醒:细嚼慢咽,切莫狼吞虎咽。在慢思考中也提过慢就是快。里面中提到两点。
一点是陷于表层逻辑思考的通病。
这类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只依据表层信息直接开展工作。这些人对工作可以快速熟悉、对答如流。
觉得自己目前处于这种状态,即使一直告诉自己要深入思考,深入思考。可是自己目前还是不自觉的满足于多而泛的快感。
学东西也一样,学Linux的时候,当中命令、shell程序学的挺快,可以快速的熟悉,以及还可以现招现学的教别人。但是忘得也挺快。
第二点是只依赖逻辑架构,思考既短浅又表层的人,是很危险的。
有过一段这样子的状态,那个时候刚刚接触到逻辑思考这方面的书以及上了一系列关于逻辑思考力这方面的课程。
就像每个拿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不停的把玩卖弄它。
以及认为自己之前写东西,演讲这些方面不好是由于这种原因,觉得自己掌握后,就应该像武侠小说中被传了内力的人一样,脱胎换骨。
后来有段时间自己的重心就偏向于依赖这种结构,所幸,现在的自己意识到了,不再以有逻辑结构而洋洋得意,重点更加转向于思考的质量。
在作者对读者的提醒中还看到一句很好玩的话:“深度理解”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脑只能认知大脑本身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否“有意义”则取决于“至今遇到多少次类似事情是有意义的情况”解决问题时。
这个和笑来老师提过的你脑中有那个概念,你的世界才会有那样东西意思差不多。
只是它这里“有意义”的取决因素很有趣,不是说世俗上大家认为的有意义你就会觉得有意义,而是你自己遇到过多少次类似事情是有意义的情况。
这也就像人的三观是由他经历过的事,遇到过的人,看过的书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