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对这一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刚好前几天老师也讲到了交托是什么,让我们进一步的去体会究竟什么是交托:交托其实就是让你自己的自我或者说小我完全退让出来,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交托给那个真我或者大我。
今天晚上的成长小组,我们练习的主题又刚好是拯救者模式的破解。
什么是拯救者模式,就是我们在关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保持在一种拯救的位置上面去企图改变事情的发展。比如我们不想看到自己的父母受苦,不想看到自己的伴侣自己的孩子受苦,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想去帮助他们。我们给出各种建议想出各种方法,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我们就绞尽脑汁,想去说服他,告诉他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全心全意的去付出金钱和精力,都是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目的来,都是想让事情朝我们的预期去发展,在我们看来这样是为了对方好,是为了拯救对方,是为了把对方从他的苦里面捞出来。这样的一种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拯救者模式。
老师带着我们去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在这个模式形成的过程中,最早最开始我们想要去拯救的是谁。我发现我想去拯救的是自己的父亲。还有自己的哥哥,在现在的生活中,我最想去拯救的是自己的孩子。父亲去世已经20多年了,我还在无意识中地想着存钱,存更多的钱,好像自己存了更多的钱就可以去给父亲治病,父亲就再也不会在家里发脾气骂我们了,我还在想着拯救自己的哥哥,好让自己的哥哥不挨打,好让他也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现在的生活里面我想的是拯救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害了孩子,总是对孩子有着深深的亏欠感,总觉得是自己造成了他的单亲家庭,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总是在想着如何去避免他的心理阴影,如何让他过得更快乐。
我就是不能够忍受自己的亲人不快乐,是的,我不能够忍受自己的亲人不快乐。
如果他们不快乐,我就感觉自己很没用很失败。
为了让自己感觉不是那么失败,为了让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让别人觉得我非常的厉害,我是可以依靠的对象,我毅然决然的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拯救者,就好像一个英雄,骑着战马,拿着长矛,披着战袍,勇猛的出发了,一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无敌,再苦再累也豪情四溢。
我口中的宣言是,我为了你们好。我是为你们在付出。我很累也很辛苦,你们要看到我要感恩我。
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内心这么多的付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不去面对那个失败感。不去面对那个,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没有价值的感觉。
所以这些行为真的是打着为对方好的口号,在平衡自己的内心,真的是一个自私的举动。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自己的内心的那一份怯懦和恐惧。
当我们在这种心理模式的驱动下去谋划.去付出,去掌控.去拯救的时候,其实对方是并不买账的。他会觉得你是越俎代庖,对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用,你会激起他的没有价值的感觉,所以对方他不会买账.不会领情。而对方越不买账越不领情,你就会越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白搭,也就会更加感觉到失败,失败的一败涂地,失败得恼羞成怒。关系这样越来越僵,付出越多、拯救得越多,越感觉失败,陷入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站在整体的角度,这种拯救也是一种越位和傲慢,把自己当成了上帝,把对方当成了受害者。看不到对方自己的力量,剥夺了对方成长的力量和途径。
所以还是不要上小我的当吧,退让下来吧。
让自己的小我退让下来。
把自己交托出去。
小我退让出来以后,大我自然呈现,一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