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心理学家贝克斯顿(W.H.Bexton、赫伦(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 在付给学生被试每天20 美元的报酬后, 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实验好象是非常愉快的。具体地说, 就是在没有图形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 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 和听觉( 实验在一个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 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开始阶段, 许多被试都是大睡特睡, 或者考虑其学期论文。然而, 两三天后, 他们便决意要逃脱这单调乏味的环境。实验的结果显示: 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 思维受到干扰, 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 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另外, 生理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 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 白日做梦) 现象。
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 人的神经系统似乎特别适宜于从人们不断遭遇的极广泛的刺激中挑选信息。为了维持某种程度的[机能]觉醒以使神经机能能以正堂状态运行,一定水平的感觉输入是必不可少的。这即是说,不断向我们感官袭来的刺激, 诸如光、形、色、声、味、嗅、触等刺激, 有助于正常的机能的发展。
所以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非常必要。
第一,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是身体和心灵共同参加的学习,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感统训练可以使感统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感统失调严重者和特殊儿童大多停留在医院和特教中心,他们的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延缓了这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第三,感统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或者为了多招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感觉统合训练根据不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计划,并进行适当的训练。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更有利于儿童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幼儿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体质。一个行动迟钝、呆板的儿童,不可能学习超群。
第四,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刺激可分为愉快的、不愉快的和中性的三类。愉快的刺激给人带来快乐、满足和安宁,行为上表现得积极、自信。相反,不愉快的刺激令人不安、不满足的沮丧;行为上表现得消极、退缩。最后一类所谓中性的刺激,一般并不引起情绪的反应,而主要是提供认知和信息。7:3为最佳。感统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
第五,促进儿童注意力集中。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1、前庭感统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2、触觉敏感的孩子,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3、听知觉过滤能力差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以上这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感觉统合训练之后,会有明显的效果。
第六,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和特殊儿童,会因各种能力的不足和障碍,而经常遭遇挫折,丧失自信心。感觉统合教育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心理发展施加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即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对孩子
第七,可以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儿童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克服许多由训练活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这种精神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条件,而这种精神通过书面学习是很难培养的。
第八,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这就需要幼儿学会遵守训练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它对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训练中还要求幼儿与同伴合作或与别人竞赛,培养儿童良好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能够增加伙伴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第九,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构音、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触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