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不合群。
一向话少,时而冷场。
有过被孤立,有过被诟病。
有过自我质疑,也有到过崩坏的边缘。
合也无味,孤也无味。
党同伐异,这是人性。
最终决意做个哑巴。
少戾气,不言语,从心过活。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我既做不上神灵,那当个野兽也好。
——何文抵
话说“人” 是一撇加一捺,相互依存,这属实是一个温馨的说法。但不如‘从’和‘众’三三两两的温馨。而我们都是人而不是从和众却也是世之长情。而更是有了孤独才更显人间情暖。
人总是难逃孤字,无论是一人,还是一群人,总是会有一条孤独的魂缠绕在人身上。或是不得志不得知己而郁郁寡欢,或是空有喧嚣为人问津的无声哭泣。仿佛是被孤立,畅游在孤独的汪洋里,任由悲字穿心而过,孤芳自赏。
若是孤独久了就难免会被诟病。无论自己只与不知,特立独行的人总会被志趣相投的人奉为异己。或是认为你沽名钓誉,或是志不同不相为谋的想法,总会一起聊聊你这个断线的风筝。
诟病也并非一定就是讽刺,他们心里呀,可能也在悻悻的怅惘,羡慕你的:不带一叶来,不带尘埃去。
泰戈尔说“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孤立如何,诟病又怎样,孤独并非就是沉默寡言的虚无缥缈,饶是有些目标便会不遗余力的追寻,在孤境里成就一个非凡的自我。否则变真的就是:“小丑竟是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