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张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而读了两年大学的我,阅历虽未加深多少,再读《荆轲刺秦王》时,心境却完全不同于高中……
人大概是这样,当你总是在想一件事时,你的所见所感都会有意无意地往这件事上靠。比如当大三的我再读《荆轲刺秦王》时,它居然顺利地变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考研之旅!
一、形势所迫,艰难抉择
荆轲刺秦王的背景是“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就是说秦国将军王翦攻破赵国,已经到达燕国的南部,燕国到底是和还是战,亦或者还有其他出路?这感觉像极了我们这很多大三的学生,毕业的号角快要吹响,是准备考研考公、直接毕业找工作还是有其他什么选择?
二、坚定信仰,精心准备
无论是樊於期、太子丹还是荆轲,当他们决定要刺杀秦王时,他们没有任何退缩犹豫——樊於期不会想着万一失败了自己多不值,毫不犹豫地就交出了自己的人头;太子丹也不多想失败的后果,而是尽力去找最好的工匠淬炼毒刀与最厉害的杀手陪荆轲一起去。至于荆轲,就更难了——内有樊於期过命的信任、燕国的土地,外有秦国强不可推,但是荆轲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已经准备好了一颗为国捐躯的心!视死如归、不畏强暴。
那么反观我们的抉择,不管是考研考公还是毕业选择创业就业,我们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毅力去挥刀砍向我们的无知与堕落?是否能够认准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并努力走好走稳呢?人只要是不断突破自我、勇敢成长的,那么什么选择都是最好的!如果是选择了考研,那我们是否愿意充分相信自己,义无反顾地全身心去准备?
三、临危不惧,勇敢完成使命
面对强大的秦王,与荆轲一同的杀手早已经泄气了,但是荆轲却丝毫不受其影响,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匕首!他是好样的!
再看现实的我们自己,是不是不管我们最终选择什么,总会有很多外界因素给你这样那样的焦虑,让你怀疑自己,甚至不敢继续向前?又以考研为例,如果你开始已经决定自己做什么了,那么除开非人为因素的情况,若你中途放弃了自己的初心,是不是也就是缺少了荆轲临危不惧、勇敢完成使命的勇气?
尽管就荆轲在所谓的最终目的上是失败了,但是他这段悲壮的英雄事迹是多么值得称赞!本篇文章只是借考研一事来讲荆轲刺秦王,事实上,我们人生路上很多事很多抉择,都应该向荆轲学习,而且我们与《荆轲刺秦王》这个悲壮的故事不同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不放弃,肯努力,青春之花都会绚烂美丽,我们的愿望也终将以各种辉煌的方式,殊途同归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