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订下跟着杨妈重新学英语的计划。一直到一月中下旬,感觉一二十天随便听一听、读一读,自己的进步不够明显,好像又要滑入不知道走过多少次的放弃英语的恶性循环中了。
再回头看年初的目标,不得不承认:自己认为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重学英语只是一个冲动的决定,带着些许不甘心。之所以学不好,还是因为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不喜欢往往都是因为不了解,或者说是持续的认识不足,而深入了解又和行动密不可分,摆在面前的是两条道路:一条是,想要但不喜欢,练习,不够好仍不喜欢,刻意练习,有成果有点喜欢了,继续练习,越来越喜欢,练习停不下来了;另一条是,想要但不喜欢,练习,不够好仍不喜欢,不练了反正不喜欢,不练了反正不喜欢,不练了反正不喜欢……
多数人会选择第一条路,原因显而易见,只要挺到有成果有点喜欢这个阶段,后面只要继续练习,结果就顺理成章了。可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何其相似,它们都是由一个好的动机开始,前几个阶段也是一模一样,分水岭就在刻意练习且喜欢上。
带着这个认知,我加入了班里seven同学发起的“二十二天爱尚英语行动营”和尹航的“刻意练习训练营”。怀着前者可以让我养成读英语的习惯,在练习中爱上英语,后者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实现一个完整的作品这样的动机,开始践行。
在二十二天爱尚英语行动营这段时间,跟着seven每日一句、玩趣配音、读诗歌、学音标、60秒阐述一个观点,练得不亦乐乎,群里的每个人都在进步、互相支持,对英语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全程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一心只在练习上,有时甚至忘记练习本身,只觉得有趣。很庆幸加入其中,爱上英语,和小伙伴们共同成长,我很确定在这个营,我一直走得是第一条路。
在刻意练习训练营,用差不多四周的时间要完成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将八百字以上的自我介绍,翻译成英文,每天练足一小时,先朗读,后背诵,先和语伴一起练习,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最后录制视频,全程微笑轻松的用英语介绍自己,两次不交作业,自动退营。
加入刻意练习训练营的时候,其他成员已经完成十天左右的练习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和“二十二天爱尚英语行动营”比起来,翻译、朗读并背诵自我介绍,是比较无趣的,而且时间上也有规定,更加重我的排斥心理,一度想要放弃,借口都找了,比如年底比较忙,没时间练;加入的时候就比别人少练,跟不上很正常;这样的作业,完成的又这么仓促,好像没什么用。
既然练了,目前看也没什么大用处,放弃,应该也没什么损失,每天都在类似这样的纠结中练习。在这个营,刚开始我以为选择的是第一条路,实际我走的是第二条路,可能在二十二天爱尚英语行动营获得的正能量比较多,相信练习后会有成果,即使在刻意练习训练营我释放出大量负能量的时候,在做关键选择,我仍然在纠结中纠正路线,走向了第一条路,在最后几天,重新翻译,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背诵,完成了自我介绍的视频录制。
从二十几天前对英语学习的迷茫,选择通过刻意练习、建立对英语的兴趣这条道路,践行了二十二天爱尚英语行动营和刻意练习训练营,在练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对英语的喜爱和对刻意练习更深的认知,树立了两个意识:刻意练习意识和作品意识。
刻意练习,我们还有机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笨拙到熟练,一旦放弃练习,就毫无进步的可能,一直重复走在想要但得不到,从开始到放弃的道路上,没有积累,每次都要从头开始。
再回看我在刻意练习营的表现,一开始我就抱着要在大众面前用英语流利的介绍我自己,越练越发现,不管是时间还是练习次数,都不达标,认识到我是实现不了那个完美的作品了,于是想要放弃,可放弃会令我更痛苦,这种放弃并不是因为不想要而是因为想要却做不到。为了让自己不放弃,开始调整焦点,追求次一级的作品实现,只要能对着摄像头介绍自己,不管流利与否,然后想办法达成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作品。之前多少年,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主要是因为缺乏作品观,有人做出好作品,有人做出差作品,更多人是没有作品。没有作品的人总是想: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而事实是,只有敢于做差作品的人,才有希望完成好作品。这时的作品,不单单是封闭式的,只用好或不好来评价,而是开放式的,可以不断积累和完善的作品。正如吴军老师所言:做事情不在于开了多少次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有结尾才会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最后,再谈谈练习的方式,学校毕业后基本就以自学为主了,收效一般,主要是因为没有反馈,时间长了,自觉性也欠佳。像这二十几天的践行一样,把自己看成学校里的学生,学习、做作业、找人讨论、向人请教,再改进,继续做作业……这种刻意练习的学习方式次数很少,但比一个人的刻意练习进步快很多很多。接下来,就以这种练习方式为主了。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走在想要并做到道路上,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不断练习,收获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