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流动窗口,要想了解这个城市,首先要从乘公交开始。有人把公交车比喻是一个生活剧场,车窗好比电视屏幕,司机和售票员是那个态度傲慢、又不容易换掉的节目主持人,车厢里、座位上都是没有台词的本色演员。
北京的公交车数量也许是全国最多的,而且是乘客最多的城市,车上上演的语音节目,永远是南腔北调。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车厢里80%都是外地人,而这80%外地人里面,80%又都是年轻人。他们无所顾忌地说着方言,或互相交流着一些你听不懂的内容;或向老家的人报平安;或安排一些生意上的事情。给你的感觉,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这座城市,就像在家乡乘车一样,再也没有过去那种拘束和忐忑不安。
与此相比,车上的乘务员和保安(多数是外地人)的服务态度却比前些年好了很多,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下车的站点及换乘的公交线路,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了对他们的陌生感。
港城的公交车最便宜,除了跑山海关和北戴河这样超长的距离以外,票价一律一元钱。当然,到了夏季和冬季需要开空调的季节原价调到二元钱。车上的语音提示,除了报站名,还不忘提醒给老弱病残让座和保管随身携带的财物。这让刚来的朋友满脸狐疑的问我:“这里小偷是不是很多?”,我说“没有,这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就像你们北京的西客站提醒不要跟陌生人搭话一样”。是啊,中国太大了,而且每个城市不仅风景不一样,人们的行事风挌也不一样。
北海市的公交车上除了外地人,就是老人和孩子。没有私家车的青壮年不分男女,一般都以骑电动车出行为主,几乎不乘坐公交出行。我曾看到那些穿校服的小学生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乘公交车,并没有大人接送。
由于多数学校没有食堂,大部分孩子中午要赶回家里吃午饭,每个孩子每天要乘坐4次公交车,这还不算倒车的,如果加上个别需要换乘的时间,有些孩子乘公交的时间更长。应该说,这里的治安环境很好,或者说,这里的父母更放心。
三亚的公交车服务也不错,但是到了冬季,随着“候鸟”南迁,常常人满为患。也许是常年居住在海岛上的原因吧,本地人对大陆来的人没有北京那么大的胸怀,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误会和争吵。这让一些大陆人对这个城市的公交司机多有微词,印象不是很好。我觉得,除了地域的差异,语言障碍可能是主要原因。比如,一些外省人为了自己方便,在非指定公交站点硬要司机停车,司机则坚持不停。类似这样的矛盾也不少
。
我在卡尔加里只乘坐过一次公交,是女儿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下异国公交风情才坐的。因为多数成年人都是开私家车出行,公交车上人员稀少,且都是外地游客和老人。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那里车况一般,多是一些落后车型,避震也不好,行驶中常常感到颠波。平时在路上看到的公交,多数空无一人。加拿大的地广人稀,从公交车乘客人数稀少便可见一斑。我拍日出时,常常碰到开头班车的公交司机在那等客,也许是一个人太孤独吧,他友好地让我拍照,于是我又多了一个拍照的背景。
当你乘坐的公交车多了,你会发现,人真的很奇怪。当车上人多拥挤时,大家会互相抱怨;可是一旦像卡尔加里那样,整个车厢只有你和司机两个人时,又会感到孤独和寂寞。除了人际之间的合适距离,相应的乘坐人数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