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合谋攒东西,在对外接触的途中碰了些二溜子。我从前是一个太过于年轻的咨询师,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习惯,逢人爱讲逻辑。
咨询师的逻辑本来应该是这样一套东西,先有一套看起来严密的数据调研,得出一套意料之中也许会情理之外的调研结果和报告,根据调研报告当中的意料之中和也许会的情理之外,结合内外部机会威胁优劣势不同因素因子的影响分析,然后得出一套指导对方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的方案。但是伴随这个行业的进化和发展,无往不利的商业市场,还有尴尬矫情的第三方地位,咨询师的逻辑开始本末倒置。
这就是为什么我爱讲逻辑,短暂的咨询师生涯里我学会了如何去用一套对方找不出漏洞的逻辑去引导别人自己得出我想要他得出的答案,如果光逻辑还不够的话还能再加点调研结果分析。二溜子爱讲前景、需求、市场、政策,倚老卖老还附带一堆经验丰富人脉广泛,平时看的是朋友圈里的马云二十句话王石十个你不可不知。要知道这样的人是很容易陷入逻辑陷阱的,当然主要原因是他自己没什么逻辑。
当逻辑变成我需要一个怎样的结果,往上推,需要什么样的市场表象,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支持,需要什么样的问卷调查,此时,我不再是一个咨询师,我只是一个为了票票而努力奋斗的骗子,就像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人一样。
可是轮到我自己给自己讲逻辑,我发现自己只是个会骗人的傻子。
在我给自己讲逻辑的时候,自己一遍又一遍推翻自己,再一遍又一遍重塑。直到我终于找到了一套能说服我自己的产品逻辑,为了找到这一套逻辑我是这样做的:
1.深挖掘。挖掘用户需求,是深入灵魂人性心理的需求,而不是泛泛的产品需求功能需求。在咨询生涯当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提出一个需求去问用户你想不想要满足的时候,用户都说想要满足,但事实上这样的满足是冗余的。
2.摸行为链。找目标用户做研究对象,观察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实现挖掘到的需求的操作方式行为方式,不对其做任何引导或暗示。收集行为链,寻求共性与特性,划分环节。
3.找产品点。针对行为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间的链接做分析,问题痛点在哪里?是不是几乎所有对象都遇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现在还没有人去完善这些不够好的体验?如果有人去做了,却并没有被研究对象所采纳,这又是为什么?
经过这样追本溯源的思考,我才能确认我的逻辑从一开始没有走错,产品从一开始就是需要被存在的。当然也只有自己真正热爱感兴趣的才会愿意一次一次的推翻再不断修正,热爱可以支撑很多东西,所以人说有情饮水饱呐。
然而光有逻辑是不够的,任何一个产品,逻辑只是骨架。骨架搭好了,还有太多筋骨皮要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