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论是MVC、MVVM或是MVP,不过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解释,不同的划分铸就了不同的程序结构。
对于开发者来说MVC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要拿来写呢,
因为总是经常看到有人以这样错误的姿态描述MVC,Model改变后直接修改View展示数据:
我觉得这张结构图并不能完全代表MVC,至少在IOS/MacOS的开发中是不符的,所以写这篇文章阐述下我的理解,从乔布斯的老员工Paul Hegarty的表述中(MVC讲解)可以知道,在Apple的设计里,MVC中的Model指的是程序的模型层(就是程序数据模型,进行数据运算、核心数据逻辑的这一层),而非ViewModel,或许把他形容为ProgramModel或许更合适。MVC中的View和Model是完全隔绝的,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下图是Stanford CS193P课程中Paul Hegarty老师课件里的一张图片,重点是:view do not own the data they display,就是说,Model is Model,not ViewModel
当中的双黄线隔离了Model和View,View严禁持有和直接与Model通信,这保证了View的独立和可复用,这是MVC最重要的特点之一。View不能直接操作Controller,但可以通过delegate或者action来发送信息通知其他地方自己的状态改变;Model同样看不到Controller,一般只通过Notification或者KVO来通知其它地方自己的改变。
网易公开课上有Paul Hegarty的课程,MVC结构讲解得非常细致,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想要详细了解的同学可以打开然后快进跳到视频的第58分钟开始讲解MVC:
也许有同学还不太明白ViewModel与Model的区别,举栗说明:
假设我们现在要制作是一个 滑动条,滑动条是一个UI组件,UI上就是画一个滑动槽和一个表示当前位置的圆形如下:
这个滑动条可以表示一个百分比,也可以被设置当前的状态。
假设滑动槽的左侧顶点时原点,
获取当前百分比时,只需要先得到圆形X轴的位置,然后X除以滑动槽的长度就得到了滑动条当前表示的百分比。
设置当前百分比时,比如设置一个50%,只需要用滑动槽的长度乘以50%,得到圆形的X轴位置,放置圆形就可以了。
但这样设计的话,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当数据被频繁获取的时候,滑动条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几何运算,或者连续非常多次被设置为同一个百分比数值时,UI原本不用变化,却被重新绘制了非常多次。或者当我们要将这个滑动条所表示的数据从百分比变为0到200时,就需要重新写绘制算法。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就是为它添加一个ViewModel
首先,为滑动条添加一个float类型名叫value的私有变量,
滑动条绘制时,从value读取数据获取圆形的位置信息,
外部从value获取当前进度,
外部要修改进度条状态,修改value,若被修改为与原来不同的值,则重绘滑动条状态。
要实现滑动条可以表示0-200的值,可以把一个value变为一个两个变量,如value和range,再加上一个算法通过这两个值计算圆形位置。这个变量加上算法就组成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是这个View的ViewModel。(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把这个滑动条组件理解为一个MVC,那么滑动条的UI就是View,读取value和给圆形赋予X轴位置的操作就是Controller,value和range就组成了Model)
准备把这个滑动条组件拿来使用,用它来控制屏幕亮度:
创建一个Controller,它可以修改和获取屏幕亮度,还持有一个滑动条组件,
屏幕亮度有变化时,通知Controller,Controller修改滑动条的状态,
滑动条被滑动时,通知Controller,Controller修改屏幕亮度。
屏幕亮度(Model),滑动条(View)和Controller和就组成了一个MVC。
这里的屏幕亮度数据就是该系统中的Model。滑动条组件是一个单独的View,滑动条组件中的value是滑动条组件的ViewModel。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阐述和理解。
不同的阐述角度可以给予项目不同的设计结构。
值得提出的是,我看到有些同学在Controller中拿到Model的数据时,依然需要做很多数据转换、处理的工作,而这些代码把Controller变的异常沉重。
这时,也许可以反思一下,这些数据转换的工作是不是可以把它们设计到Model中更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