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罢乡土中国最后几页,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其一是文后的附录讲述了费孝通先生人生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变迁,让我对全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是在什么情境下写作,以什么思想进行赘述,都能帮助全文的理解;其二是更重要的,文中先生提到自己在解放战争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期,思想基本无太大的进步,刚开始由于战争环境基本与外界无思想交流,几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他后期的学术习惯有莫大的关联。
《乡土中国》改变我对社会学晦涩难懂的初步概念,从中国社会调查入手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法,即比较分析方法,将乡土中国娓娓道来,对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家族制度、权力机构、道德礼法、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平和却又深入,用王思斌先生的话即是学贯中西的文字,可见先生雄厚的文字功底,同时,基于社会调查的事实又让作为国人感觉各种社会现象及规律彷佛即在眼前,历历在目,却是如此,原来如此。
另外一点,先生这样的大儒尤对自己的停滞进行幽默的调侃,一点不虚假。而作为凡人,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社会身份及其应有的社会行动,是否匹配,是自欺欺人的过活,还是庸庸碌碌、不思进取,或者以为自己有所获但其实无所获,何其悲哉!其实近几年,却是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中,一贯的不拘小节,以为是潇洒,殊不知是愚钝,仿似井底之蛙,无所进步。
壬寅年已过四分之一,有幸阅读此文,有诸多迫切去“学而时习之”的知识,不多废话,即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