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启动行为的改变呢?
有一项医学调查说,心脏科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
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那七分之六的人是不想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可就是没法改变。
这是我们在改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心里有一个自己而现实中却是另一个自己。
就时候我们就会内疚和自责,就会怪自己意志力薄弱,怪自己不够努力。
可是内疚和自责并不能带来改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
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躯体,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感性的自我一个理性的自我同时存在的。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这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
他说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
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只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如果你的理性想要改变,就需要了解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谦虚利用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那大象的脾气和秉性是怎样的呢?
第一,力量大,一旦他被激发了理智就很难控制他。
第二,他是受情感激发的。
他容易被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 怜悯 同情,忠诚等积极情绪所驱动,所以它既可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强大动力。
第三,他是受经验支配的。
那经验有什么好处呢?
想要理解经验的好处就要知道期待的好处,期待的好处是我们想象中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好处,而经验是具体的期待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出来的,而经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亲身体会真实感受到的。
当这两个好处发生冲突时,虽然骑象人想要寻求“”期待的好处”,而大象却不由自主的转向经验的好处哪怕这个期待的好处要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
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这种好处,他就会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改变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
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