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但我没想到我会那么难。
作为一名入学两个多月的大一新生,我还是没有很适应,坦然面对这与高中的一切都不同的生活节奏。
生在高考大省,中学时代的我是在“知识改变命运”“身为普通人你只有通过考上一所好大学才能有好的未来” “你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买喜欢的东西可以不顾价格,家人生病时可以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这些话的刺激和鞭策下度过的,它们都很对,也确实在我高中多次因数学学不懂,成绩起伏而崩溃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因此,那时候只知道用尽一切力量去提高下次模考成绩,想尽一切办法把课本里,课堂上的知识搬进脑子里,刻进心里。而这样做,也是获得更多赞赏与关注的最佳路径。幸好高考成绩也没有让老师和自己失望,不论多少分,都已是我拼尽全力,正常发挥后的结果。
来到现在这所大学,就目前看来在填报志愿上多少有点失误。可万般不如意也不足以构成让我再来一年高四的动力,因为最后备考的那一年,我曾待在黑暗的谷底很久很久。
开学前,我期待着自己在大学里能继续像高中那样闪耀,参加我喜欢的辩论队,提高思辨能力,与一群来自各地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深度思考,一起抒发自己的声音;期待着能尽快适应独自在省外远离熟人的生活学习,在不断了解中逐渐对这个被调剂的专业产生兴趣。
可是很遗憾,以上的期待目前都没实现。不仅要面对麻烦的人际关系、匆忙地奔波在一场场意义并不大的讲座和宣讲会中,还要接受高数微积分的考验,数学三节连堂,高度集中的课程和(对我来说)高难度的作业,很难让人不崩溃。现在回想,有一段时间里,我真的就像一只裹挟在洪流里的小羊,胆怯无助,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我想找家人们,朋友们陪我一起,但回头只能看到,一片迷雾。我甚至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课题,旁人也无能无力,于是一次次尝试。
说来复杂,自开学以来,但凡是需要面试的,不论是协会,还是辩论队,没有一个是过的。就在昨天,我又进行了一场PPT演示解说面试,由于紧张,删了两页本来就没几张的PPT,于是解说词也减半,总之是眼见的紧张与失误。看到评委的表情,在台上的我心就凉了半截。下了台,也不饿了,也不困了,只想哭。
做了一晚的心理建设,今早我就坦然了。可是今晚看到录取名单后,还是狠狠地被打击到了。后来,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你觉得几个比你多呆了一年的学生能判断出来谁更有效吗”,不可妄自菲薄啊!!!即使全寝室就我一个人没过。也看到有回答说不参加很多活动也能用更多闲暇时间找到培养自己的兴趣,不用参加很多闹心的活动,面对奇葩的人。这也是一种思路,无能为力下,就极致当下。看电影,看书,学习ps,吉他,学好英语……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我很喜欢:《五个扑水的少年》,也很喜欢里面的一首歌:《普通》。“如果我注定普通,也要仰望那片星空 哪怕你说没有用,做一场梦,扑一场空 ”。
要细数的话,我有说不完的缺点,但那又怎样呢,于万变中,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来到简书,写下这篇略显杂乱的文章,算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一次,我想认真,拥抱温暖与热烈,坚守孤独与繁华。
认真地坚持作息规律吧,没什么事情就可以上床入睡了,不要再刷无用的视频到一点,第二天起床浑身难受才想到,今晚一定要早睡;认真学习坦然面对失败与试错吧,人无完人,我还很年轻,以后会面对更多,也会不断“升级”;认真学习吧,学数学一天,就要坚持到考试通过,不把英语仅当做一门必考科目去学,而是努力掌握这门技能;认真感受大学生活吧,四年可娘一晃眼就过去了,不论是好是坏,是喜是悲,不论得失,不论成败。每一次都认真,剩下的就交给天命吧,“人事已尽,但见天命”。
也要认真在简书上坚持写作啊,虽然质量不高,但也是一种锻炼。在这儿,期待遇到又去的人与更好的自己。
18岁,我无所畏惧,我要繁华盛开,要人声鼎沸,要沐浴阳光,要心怀明月,要不惧荒凉,要坚韧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