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姥姥带大的孩子吗?我是。姥姥离开的日子越久越想念。
电影《寻梦环游记》说:“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请记住你爱着和爱过的人。”今年姥姥已经离开我四年,但我今天想写下这些文字,想告诉她:您每一天都在我心里。
姥姥去世那一年97岁,无病无灾的自然老去。我很佩服她有这样老去的能力和运气。
姥姥是一个小脚的传统老太太。她每天都是起很早,四五点钟便起。冬天的时候起床后先烧热水洗脸。然后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再去做饭。做好了饭等待大家起床的时候,便坐在炕上和姥爷聊天。七大姑八大姨的事,南朝北国的事,小声地絮絮叨叨地聊。他们虽然也吵架,但是他们却经常这样聊天,很难得的事。
天快亮的时候叫我小舅起床:“快起床吧!隔壁你二哥早都吃完饭了,活儿都干了好些了。”舅舅起床之后姥姥会叫我起床。即使我说我不吃早饭了,她也会一直叫,也不发火,就很耐烦地一直叫,一直叫,被我称为“夺命人工闹钟”。如今,我很想她再这样叫我起床,我肯定不会嫌弃她。
即便不农忙的时候,她也是习惯这样早起的生活。男人们都上山,上田忙活去了,她喂喂鸡鸭鹅狗猪,便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饭菜备好了,有时候时间还早,男人们都还没有回来。她便再睡个回笼觉。年纪大了,觉也多。经常被我小舅吐槽:“你早早地把我们叫起来,撵去干活,你自己倒是可以睡个回笼觉哈!”她也不恼,第二天依然早早把大家叫起来吃饭干活。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日落而息,日升而作的生活让我觉得踏实。仿佛生活里只有吃饭、睡觉,活计,没有其他的纷纷扰扰,是是非非。
过去那个年代,农村谁家都不富裕,更何况姥姥家一贯节俭。只是,在这样清苦的情况下,姥姥家每天的饭桌都是满满的。即使全是粗茶淡饭,但满满当当的饭桌总是让人的心很安稳,觉得日子过得下去,未来可期。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吐槽下我妈妈。她每天纵然也起很早,但是经常叮叮当当一个早晨,等我饥肠辘辘,对早餐满怀期待地起床准备吃饭的时候,她都是一脸无辜:“啊?你们也不起床,我以为你们不吃早饭了呢!”我总是怪她一点也没有得我姥姥的真传。
很显然我是姥姥带大的孩子,得到姥姥的真传。现在每天早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都是准备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早餐,还尽量做到和前几日不重复。姥姥如果看到我每天的早餐,她会满意吗?
老一辈人自然有老一辈的规矩。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姥姥会一遍遍催我姥爷和我舅去商店买红布或者红花布做柜围。把柜子和地面之间的小块距离遮挡上,这样才够体面。新年之前换上新的布,这样新年才会有新气象。还有一块红花布蒙在钟上面。可是当家的男人不知道怎么都那么哏,经常迟迟没有买来红布。但姥姥是肯定不会放弃的,这是她劳作一年唯一要坚持争取到的利益。进入年二十几了,她更忙了。打扫卫生,做豆腐,蒸豆包、馒头,杀鸡,炖肉,备好待客的菜肴……无论年景好不好,这些她每年一样也没有少过。在舅舅准备过年鞭炮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忘叮嘱舅舅给我买小孩子专用的小鞭儿。新年小辈们来拜年,她会不断督促当家的男人们赶紧发红包。
她是一个有规矩、有章程的老太太。我童年关于仪式感的那些幸福的回忆全部来自于她。所以,我经常会觉得生活得幸不幸福,孩子的心安不安宁跟家庭物质条件有关系,但主要也取决于家长的性格和信念。
她也是个唠叨的老太太。每次我梳个马尾辫或者丸子头,她都要说:“一点也不好看,像个老奸婆子似的,编两个辫子多好啊!”她深爱这句台词,从未改变。
我还没结婚那些年,有一次回去看她。她说:“还不找对象结婚呐?再不结婚,我怕是要看不着了。”催婚这件事,我爸妈急赤白脸的,亲戚们苦口婆心的,我都不曾理会。但当姥姥说这么一句,我还真是受不了,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恩,那时候她也90多了。好在她很棒,等来了我小孩在地上跑的日子。她很喜欢我的小孩,看他们一老一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是我这个中年女人觉得最幸福的时刻。
她去世的时候,我没怎么掉眼泪。她年纪大了,我有心理准备。她自然老去,我觉得她是有福分的人。只是这些年总是不习惯她不在。有时候看到一棵老树,会突然想起她;有时候看到花花草草,也会想起生前爱伺弄花草的她。姥姥不在了,舅舅他们连过年的仪式感都少了很多。还有我最爱吃她做的蒸馒头和酸菜炖肥肠。
倪萍在《姥姥语录》里说道:“连秋收的日子都不知道紧忙乎的人,那可就对不住春和夏了。到了冬天你就知道这一年算是白过了。”我想问我的姥姥:“您在那边也是那么紧忙活吗?过得幸福吗?我在这边很想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