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某一天翻开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当时的我已婚未育,靠在窗台边,看完了这本书感叹,日本人的教育理念好先进,在20世纪80年代就可以出这么伟大的著作,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那么出色的教育家(巴学园校长),也幻想着以后的某一天,我的孩子,我也要像巴学园校长对待小豆豆那样来教育。之后这本书就被我压了箱底。
2018年的现在,我有一个1岁7个月的女儿。趁着刘先生休假回家的那个周末,翻开这本4年前就读过的书,从打开书的第一页开始,从读小豆豆开始上巴学园的第一个小故事开始,我便爱不释手,全然化身小豆豆,去感受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脑海里描绘书里的小豆豆的那棵树,在食堂里露营的场景,夕阳西下小豆豆放学回家的场景。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平淡细腻,让人动容。
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分享给大家:
5岁上一年级的小豆豆被其他学校开除了,妈妈忧心忡忡地把她送到了巴学园。在小豆豆见到巴学园校长后,校长让小豆豆说喜欢的话,想说什么说什么,5岁的小豆豆就那么说了4个小时,校长就那么耐心地听着。给出了对5岁孩子极大的尊重和理解。我也是个爱说话的孩子,当我很小的时候,我渴望跟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玩,但是他们不愿意跟我玩,更不愿意听我说话。父母永远只会一股脑地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哪管孩子想说什么,在他们眼里,孩子跟小猫小狗可能没什么区别吧,只要吃饱穿暖就是照顾得好,哪里还有精力听小孩子的胡话。
第二个场景:小豆豆把自己心爱的钱包掉进粪坑了,她自己搬开粪坑的盖子,找来长把舀子,把粪坑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舀出来,堆成小山一样。这个时候校长走过来对小豆豆说:“记得放回原处啊”。虽然小豆豆并没有找到她的钱包,但她感觉到了校长的信任。是呀,小小的孩子做着大人看来又危险、又脏的活儿,校长没有制止她,也没有帮助她,而是完全地信任她能干好这个事儿。回想起和女儿的相处,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不可以、危险、脏、快放下……女儿又懵又委屈,老妈子又累又愤恨。那颗悬着的心,极少放下来。其实仔细想想,只要在她玩耍以前把身边的环境打造得安全一些,保证她不会被撞、被电、被烫,那她脏一点、被蚊子咬了包、摔了个跟头又有何妨。
场景三:小豆豆他们在上午完成了一整天的课程以后,老师就带着他们出去散步。小孩子们在田野里疯跑,去观察蝴蝶和油菜花、去看有流星的丼,多快活呀。小时候的记忆大多不美好,唯一美好的几次都是和大自然的接触。一次是三年级时候,我们去水库边春游,高年级同学背着锅碗瓢们在水库边生火做饭,低年级同学带着干粮。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路排着队唱着歌,扯着嗓子欢快地吼,现在回忆起来,记忆里都是甜甜的油菜花香。另一次是我们班主任家里插秧,问有谁愿意帮忙,那天是周五,放学后,60多人的班里去了20多个人,可忙坏了班主任的妈妈和老婆。他们临时加了3张床,可是还是不够睡,那天晚上,所有的小伙伴都坐在床上,每张床坐7个人左右。他们家洗出了平时煮猪食的大罐子来做饭。那晚我们在院子里围着圈,沐浴着皎洁清冷的月光,唱着平时在学校不能唱的流行歌曲,每个人都好满足,直到冷得打哆嗦了,才恋恋不舍地散场回床上坐着。第二天20多个人下田插秧,3亩多的地,一个上午就插完了,真的是人多力量大。
到目前为止,第二遍还没有看完,迫不及待地记录下这些小故事和我产生碰撞之后的火花,感觉很幸福,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去尊重、接纳、理解、信任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