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得人
生活就像一条无尽的长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也都是自己摆渡的人。
人生实苦,时间能治愈的,是愿意好起来的人,是向好的心。
我们能留给岁月的,岁月能留给我们的,除了最好的自己,别无他者。
你的一切,因你而起。
董卿在《朗读者》中有这样一段话:
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你遇见的事,也都是你过往所踏出的每一步,带你到这里,绝非意外。
你读过的苏,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里的一部分,形成独有的个人气质。
你的一切,皆因你而起。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只老鼠不小心掉进米缸,见到里面是满满的大米,它心生欢喜,竟一时不急逃命了。
此后,老鼠在米缸里过上了惬意的生活,睁眼有充足的事物,闭眼又舒服睡觉,日子好不快哉。
可惜好景不长,米缸快见底了,老鼠还是抵挡不住大米的诱惑,继续留在缸里。
最终,米吃完了,可老鼠再也上不来,它再也跳不出这个深渊一般的米缸..........
你在土里埋下一颗茉莉种子,他可能开花,也可能不开,但绝不会成长成一朵玫瑰。
人生诸多苦难,都是因自己而起,然而着诸多苦难,也都是因自己才能走出来。
正如三毛所说:
心之如何,有视万丈深渊,遥单千里,其中并无舟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生命是一场自我塑造的修行。
多的是自我的跋涉,在我的摆渡,自我的拯救;
少的他人的救赎,他人的赠与,他人的英雄主意;
你是你一切的因,你是你的一切的果。
人生如何,人人都有自己的河,自己渡自己,才有安全感。
一切修行,皆为渡心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心,是一切的根源,是一切的温柔的起点。
心里有爱,则吸引爱;心里有光,则吸引光;心里有喜乐,必然召感喜乐。所谓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平常心,一颗清净心。
淡看红尘喧嚣,在心中修篱笆菊,享受内心深处的空灵。
就如这一则小故事:
一天,觉广禅师走过庭院时,一阵狂风吹来,把树上的黄叶吹落下来,撒满一地。
觉光禅师看了一阵,也不说话,低头弯腰,把树叶一片片地从地上捡起来。
庭院里的几个小沙弥觉得十分有趣,就围过来说:师父,你不要捡了,我们明天就会把院子里的黄叶扫打干净的。
觉光禅师说:
打扫虽然可以使地上变得干 净,但我在这里捡的一片叶子,不就可以增加一分干净吗?
有个小沙弥抢着说:
师父,捡起来太慢了,你看前面的叶子捡完了,后面又落下来了!
觉光禅师并未理睬他们,边捡边说:
你们认为只有地上的落叶吗?其实,在人们心中的落叶也不少!我在这里捡,也是在捡我心中的落叶。时间长了,终究有捡不完的时候。
几个小沙弥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心,不单单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看万物的眼睛。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生活是苦还是甜,究其本质,还是由自己的心决定。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里,有个“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驱赶,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它会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如果路人猜错,就被害死。
世人说,这个谜语,讲人生的婴孩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老年时代描摹的淋漓尽致。
深以为然,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从自己爬,到自己走,再到自己搀扶的旅程。
不论高山还是低谷,喜乐或是悲伤,都没有能代替你走完。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却被逼的慢慢长大。不论你是否愿意,现实都摆在面前。路要自己走去,说道底,你的美好,要靠自己成全。
人生如逆旅,时常经风雨,所以我们都期待过遇见一个自己的'摆渡人".
然而渐渐明白,摆渡人能带你脱离苦海,但你必须独自上岸。
因为摆渡的过程,就是放下与救赎,从而塑造一个强大的自己。
成年人的劫难,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种好梧桐树,只有凤凰来。
余生,愿你我,我都选择做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摆渡人,身披铠甲,无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