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奕欢
图| 微博@云朵插画
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早之前,也记得自己写过与之相关的内容。
“敏感”,这个早已在我性格中根深蒂固的词,从我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它就像是一根刺,时不时会刺痛一下我紧绷的神经,就像凝滞在身上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疤。
毕竟,在我过去的十多年生活中,它其中夹杂着的缺陷和自卑,脆弱和玻璃心,过分的小心翼翼和心思缜密,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消沉和低落。
甚至有时候,成为了我生活里一种沉重的累赘,以及处理情绪上一种难以卸下的负担。
那种情绪上有时经不起任何物体碰撞的致命弱点,我想只有我们这群高度敏感的人,才能深刻的感知到有多讨厌它。
一.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讨喜的人。
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够开朗聪明,还挺自卑的。
有时还很容易受伤流眼泪,时常被一些起伏不定的情绪羁绊和压抑。
初中时,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批评点评,就足以让我在羞愧的在下一秒流下湿润的眼泪。
高中的时候,和我爸关系处的僵硬,他在愤怒之下随口脱出的几声训斥,我就心碎到以为他不再爱我了。
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时,自己稍微被冷落了一下,也会在心里暗自琢磨好久是不是她们不喜欢我了。
因为害怕发生冲突。
多年来,一直用着大家相互和谐但也不会深交的交际策略,与身边的人相处着。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心翼翼地和周遭事物维持着较为平和的关系。
但自己心里深刻地明白着,这些刻意去小心保护控制的心情,曾面临过很多次情绪上的翻江倒海和暗流汹涌,也为此而心碎崩溃过。
那时候的我敏感脆弱,自卑内向,怕不被别人喜欢和认同。
过分地在意着别人的眼光和感受,别人的一个异常眼神和动作,一句随意无心的话,患得患失的我都能在心里设想各种可能性,杀死我整个加速运转的细胞,
甚至觉得让别人因为自己不开心而感到惭愧自责,为别人的行为和言语做情绪上的买单。
还好,那些当时只能独自在黑夜剖析、消化的情绪,总归让现在的我学会了放下包袱去释怀。
二.
坦诚讲,这些年生活的蛮辛苦疲惫的。
情绪泛滥的时刻,我时常会在心里默念起叔本华的那句:“人性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的的确确不可否认的是,像我们这类敏感的人啊,就是过度的心思细腻,谨慎的观察着周遭事物,又从来不敢摒弃成见去站出来表达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
不过这些年,在对自我剖析的同时,也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些与之应对的策略。
那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既然做不到连根拔起,那就学着用一种较为温柔的方式去怅然接纳吧。
接受它在我性格之中,难以改变也弥补不了的裂缝。
接受它在某些时刻和场景带给我瞬间的心碎与崩溃。
接受它在我悲伤泛滥到深渊的时刻,黑夜里的失眠与泪水。
允许自己偶尔的惆怅和悲伤,难过和心痛。
允许自己在一些重要的人面前,敏感这个情绪的存在和释放。
允许自己去做一个负能量的人,为这份敏感带来的脆弱消沉一阵儿。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情绪漏洞百出,低潮难过的时候。不要觉得那是一种难以启齿的柔弱和多愁善感。
纵使被他人称其为脆弱和玻璃心,但我们自己要明白,它的细腻和谨慎,绝对足够真诚和温柔。
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丰富情感,它的共情力和感受力,你要让它成为一种存然于内心深处的情感艺术。
毕竟,像我们这些写公众号的人,有时候必须要拥有一种比他人更为细腻的感知能力,才能保持自己持续不断的表达欲。
把缺憾和不完美转换成一种不易察觉的惊喜与感动,相信我,它是很值得的。
三.
我从小就被家里教育着,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真是抱歉,“你应该变得更强硬一些”,我至始至终还是做不到呢。
这份“敏感”,它已经在内心深处深深扎根,对我来说,去连根拔起的剔除,这个过程太痛苦了。
强迫不了自己变得再强硬一点,也说服不了自己做一个对任何事物强大到波澜不惊,无关紧要和不在意的人。
在我有限的成长过程中,我能学到的策略就是:尊重并理解它。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TED,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词,它不过是一个人在接受外物时,一种感官上的过度刺激,并在这个刺激的投射下,对自我情绪比其他人更为深度的一种处理方式。
这个时代的弊病有很多,看待健康的标准也有很多种方式,我们需要摒弃“敏感即是脆弱”的消极偏见。
用怅然一切的视角去接纳它,并欣赏感激它在某些事物面前带给我们的灵感和创造力,很多事物当你开始用另一种视角看待它,你会发现一个新的自我,原来我们都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开心快乐一点呢。
现在的我,虽然还未能做到波澜不惊的强大,但也不会再像曾经那样,片面的一番评价后去讨厌它了。
承认并正视它的存在,让这份“敏感”的存在变得有意义起来。
我们这类敏感的人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往后的生活,会一如既往地允许自己做个敏感的人,感激它带给我的灵感,只是不会再轻而易举的脆弱到就为此流眼泪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