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在看书。
听到儿子说口渴,恰好他的杯子就在我旁边,于是赶紧递给他。
他接过杯子,还没等我说话,就开始喝。
我不禁喝了一声“凉水!”
冷不防,他咬到了牙齿(据他说),咬疼了,这下好了,直接蹦起来,像一匹小狼被夹到爪子,嗷嗷叫,那声音炸裂了!
他爸爸听到,忙跑过来问怎么回事,好了,这下遇到了救星。
我也不让他,就这样我们娘俩撕起来了。
他哭咧咧地告状,“我喝水,她(也不叫妈妈了)大喊了一声,我就咬到牙齿了。”我的火也窜起来了,“她?她是谁?”
他还在委屈着,“好疼,牙齿差点咬掉了,都怪妈妈,谁让她大声的!不让我喝水!”
我早没耐心了,怒怼回去,“我是要提醒你,水是凉的,不能喝,让爸爸给掺点热的。你又发疯了你!”
他哪听你解释,只顾自己哭,哭的那个动静让我心烦。
我无比粗暴地吼道,“再哭,再哭给我滚!别在这烦我!”
事后,我无比后悔,到底是谁发疯啊!
孩子懂什么,疼了他当然就会哭啊!
而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不去安抚他,帮他疏导排解,反而随着他的情绪变得躁怒,老是吼他,总试图“以暴制暴”。
结果,适得其反。
一方面,吓到孩子,另一方面,也让他脾气变坏。
我不是个好妈妈。
静下心来,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
回想一幕幕,我觉得越来越熟悉。
小时候,我爸爸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他教育我们全靠吼,那种暴跳如雷的吼叫方式。
他对我们疼起来非常疼,但是不疼的时候让我们非常疼。
他对我们半年点没有耐心,一旦犯了错误,或让我们做的事情不会做,没做好,等待我们的必定是狂风暴怒。
他从来不知道心平气和地与我们好好沟通交流,我们不会做的事情,也从来不会耐心地教导我们。
只有用泄愤式的语言,将我们一棍子打死,然后再来上一通怎么毒怎么来的吼叫。
我们就在这样的语言暴击中长大。
从小,就羡慕同学朋友那些温和有同理心的爸爸。
现在,我们长大了,爸爸倒是不再吼了。
我也学会吼了。
有一次,他又吼已经上高中的得弟弟,把他吼哭了。
我心疼弟弟,直接吼回去了,多年的压抑爆发出来,不带怕的。
从那以后,爸爸很少吼我们,再吼,我就以吼还吼,不让步。
我爸爸人很好,就是脾气一上来,跟变了个人似的,很魔怔。风平浪静之后,又跟没事人似的,跟他开玩笑也可以。
阴晴不定,谁受得了!
我暗下决心,以后我绝不会像我爸爸那样教育我的孩子。我绝不能让他们重蹈我的覆辙,活在时好时坏的暴力阴影中。
以致于,长大后,一听到谁说话声音大就怕谁。
决不能这样!
可是现在,我悲哀地发现,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不好管的情况下,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终究无意识地学了我爸爸,动不动吼孩子。
哎…长大后,我最终还是成了你,不会养孩子。
孩子看问题的视角,跟大人看问题的角度,截然不同。
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父母必须得尊重孩子。
可我总想让他按我的意思来,稍有不从,就教训他,不听话,不乖,甚至恨不得把他扔出去。
我是个糟糕妈妈。
幸好,我及时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小孩子做事情不能总是用错误来定义,有时候他不知道对错,他的是非观还没有那么清晰。
不是大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孩子做的就都是错的。
大人和孩子,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
看到这样一段话:
很多时候,做一个好家长没有那么难,做好以下三条就可以:1.以身作则,示范;2.耐心;3.等待。
对号入座,我哪一条也没做好。
也幸好,孩子没心没肺,没地方记仇,不快乐的事情转眼就忘得无影无踪。
一会,就凑到跟前,搂着我的脖子,“妈妈,妈妈”的,我们又打闹在一起。
睡觉时,我觉得对不住他,“牙还疼吗?”
他这会早已云淡风轻,“不疼了,幸好不是门牙,门牙要是掉了,要到六年级才能长出来。”
我疑惑,“门牙掉了,还能长出来吗?”
只听他坚定地说:“会的,到了六年级就长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