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一座在学校里司空见惯的雕塑——巨大的书本上盛放着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球。
于是就有人乱侃:“读书顶个球用啊!”
更有甚者,一幅漫画(由于没找到原作就不放图了)画有一个孩子坐在一摞书上读书,漫画批注:读书顶个屁(股)用!
读书顶个球用!读书顶个屁用!我们似乎经常在一些不屑于读书的人的口中听到这些话。他们往往在生活中小有造诣,在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里活的有滋有味,富有时灯红酒绿,贫穷时碌碌奔波。
这种人生并不可悲,也不可泣。但重点是那些人从未把那因繁杂的生活而变得无比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也从未想过放下自己高傲的身段去尝试读一本好书。他们就是这样在你耳边狂妄而又不屑地说:“见你读这么多书,也没见你个升官发财啊!没见你个才高八斗啊!读书啊!书呆子做的傻事啊!顶个屁用啊!”
他们义正言辞起来,让很多的读书人一时语塞,无法反驳,甚至扪心自问读书真的有用吗?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里有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人一个活法。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在小说里经由大少奶奶的口吻反复出现。也是这句话教会了我如何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阔,更能容纳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有时我也常想,我这样地喜欢在一些闲暇的时间里看一些诗歌小说,仿佛读书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这难道不也是我的一个活法吗?将读书视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我们都不需要去想读书到底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什么财富。只因为读书的过程就和睡觉的过程一样,没有生活的琐事,沉溺在其中,一切那么不紧不慢顺其自然。
真正喜欢着读书的人有多少是带着刻意的目的去读书的呢?读书难道就不能像吃饭一样的顺其自然吗?各个种类的书,小说、散文、诗歌、历史…这些难道就不跟各个种类的食物一样吗?面条、米饭、水果、牛肉…我们各有所好,各有所爱。我们会对一个人说“你吃饭顶个屁用!”吗?
显然,不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食物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吃饭会使人饱腹,那种消灭了饥饿感的饱腹感足以让每个人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都会感到幸福美满。然而读书确并不能短时间地给你带来某些肉眼可见的益处。但是读书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
从小到大,我们不知吃了多少食物,如今它们的部分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肉,化作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读书又何尝不是呢,书中的种种已经融入我们的思想与精神随我们而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以前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都会自动浮现出李白、苏轼、李清照等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样子。直到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大才女——武亦姝。
就是这个飞花令中,各选手都要比拼带月的诗词。其他选手都绞尽脑汁地在脑海里寻找有月的诗词,只有她淡定自若,随口便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场景仿佛其他人都在真正的比赛,只有她在谈笑有鸿儒。这几句来自诗经里的偏僻词句一出便获得全场欢呼,而她只是嫣然一笑。
这种由内而发的气质真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打磨出来。武亦姝从小受父母影响,熟读古典文集,游历于各个朝代与古人为友,这才有这般与常人不同的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个博古通今的读书人会执着但绝不会固执,会风流但绝不会滥情。他们深谙世道,却又不会拘泥于其中。
如果你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或是农民,或是环卫工,或是小朋友,或是白领,或是老总,或是流浪汉…当他们在漫漫黑夜降临之时仰望无限星空时感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请不要嘲笑他们,也不要对他们发出“读书顶个屁用!”的感慨。
一个信任文艺的人、喜欢读书的人,骨子里往往有天真的东西,这个东西,让他们不务实,不适应生活,不够圆熟、合群,也不容易快乐起来。
所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疲倦了坐在阶梯上小憩一会可不是在说,书顶个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