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们的愿望大多如此.” 看过《围城》的人想必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面临婚姻的人们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求而不可得时,婚姻之于人们是最安全的堡垒,纵身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一旦进入走进婚姻,两个人不得不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彼此磨合,接受婚姻的真相时,却又都发现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于是,有人选择将就忍耐,有人选择不顾一切地逃离。那么,婚姻之于人们,尤其是之于女人,到底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逃脱的围城蕃牢,还是能给你永恒守护的安全城堡?
忽然想起去年自己去参加好友的婚礼。新娘的脸上始终挂着甜笑,落落大方地接受着来自所有人的祝福和恭喜,转身却在新郎看不到的地方叹气:“婚姻也许就是这样,爱不爱的没关系,跟了他,至少以后的生活物质上不会吃苦。”
斯情斯景,忽然让人想到了《傲慢与偏见》里的夏绿蒂。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道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至挨冻受饥。”二十七岁的夏绿蒂很清楚自己为何选择一桩根本不被好友认可的婚姻。尽管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是件讨厌的事”,但至少他有财产,好歹是个丈夫。对于在书中那个女人只有结婚嫁人一条路可走的年代里,他不失为像夏绿蒂这样“什么人也不会对她有意思”的老姑娘们最现实的选择。于是,她通过婚姻得到了漂亮的房子和舒服的小家。“只要把柯林斯忘掉,其余一切都很舒适融洽”。
有人质疑这样的选择,难以想象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许,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夏绿蒂的选择会更容易被谅解。然而无可否认,直至今日,单纯考虑财产、金钱和地位的婚姻也屡见不鲜。“跟了他,至少以后的生活物质上不会吃苦”成了好多人有且仅有的择偶标准。而爱情,在这样的婚姻里似乎就变成了奢侈品。女人找到了“储藏室”,而男人,找妻子的动机就更单纯: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可能,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双赢”。至于那些原就奔着对方物质条件去结婚,婚后却又婚后人前人后一副没有爱情的失落样的姑娘们,我只能说一句:同情欠奉。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在择偶条件方面,金钱的反义词似乎是:爱情。如果没有感情,哪怕你是达西,宁缺毋滥的“伊丽莎白”们也照样对你不屑一顾。作者奥斯汀有着成熟的婚姻观,而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也因此变得一波三折:有金钱?还不够,你得拿出爱情。有爱情?还不够,你得拿出尊重。有尊重?还不够,你总不能接受我而拒绝我的家庭。所以,折腾到最后,奥斯汀给我们描述了一桩完美无比的婚姻,这婚姻既有着牢固的感情基础,也有着强大的物质后盾,更重要的,在这段婚姻里,许多人都发生了改变——婚姻中,效果最为完美的彼此磨合与妥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对待婚姻都完全理性。无可否认,当在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诸多条件差距都不太悬殊的情况下,美貌就变成了男人对女人们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不管大家如何想,事实的真相就是:青春美貌永远是女人的第一资产。漂亮的女人大多日子不会过得太坏。也许,这就是班内特先生跟太太在彼此学识修养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情况下,仍然凑成一对并携手共度一生的原因。虽然当太太美貌不再之后,他也许后悔过,但是好在,至少他还能从她的智商上给自己找点乐子。看看书,读读报,偶尔嘲笑调侃一下自己的太太,婚姻生活倒也不会特别难捱。
比这种情况更糟糕的是为了肉欲而结婚。例如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娅。她跟维克汉姆的婚姻也许是整个书中最糟糕的一桩了。“只要受到人家的勾引,对谁 都会上钩”的莉迪亚,选择男人的标准,只是看对方的脸蛋漂不漂亮。因此在婚姻上她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而至于婚后,彼此的激情能持续多久,日子怎么过,那就只有一句“鬼知道”了。
如果你对一本书能产生共鸣,那么至少书中的某些观点是你赞同且认可的。各种类型的婚姻,你的会是哪一种?
Up to you. 选择权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