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有个孩子迷上了电子游戏,一有时间就在电脑上拿着枪哒哒哒打个没完,为了让他远离电子游戏,父母使出了十八般武艺,第一轮对决由温和提醒到严厉禁止,以孩子玩起了打地鼠游戏,开辟了新战场告终,第二轮,家长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共情法,和孩子一起打,想找出共同语言以温情化解问题,奈何实在不感兴趣,又一次失败,第三轮采用的是硬碰硬的办法,家里断网、把电脑搬到爷爷家,以孩子转战到网吧而告结束,最后还是家长怕孩子在网吧学坏,只好重新把电脑装好,至少保证不去或少去网吧。
孩子对游戏的痴迷引起了公愤,全家人面对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苦心规劝,或冷言冷语,不闻不问。学习成绩原本就不好,现在当然更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大家都放弃了,只盼有朝一日,他自己幡然醒悟,断了游戏的瘾头。
网上这种故事很多,不玩游戏的人大概体会不到游戏的魅力,看过一部游戏题材的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唯美的画面、丰富的场景、适合各类玩家的角色,真让人动心,但想起多年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玩电子游戏的惨痛经历,心中那团小火苗就像被泼上一盆凉水,滋地一声就灭了。
那是N年前了,有一款叫《仙剑奇侠传》的游戏,不同于以前超级玛丽、魂斗罗那种有色块堆叠的小人,情节简单的小游戏,而是有故事情节,有俊男美女的大型游戏,甚至游戏有多种设置,不同玩家会演绎不同结局,男女主人公是分是聚?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虽然我连超级玛丽也玩不好,但这么煽的广告词还是激起了我的好奇。
打开,男主人公在一座院子里正被人呵斥,他厌倦了,决心走出这所牢笼,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自我。男主走出屋门,我操纵着他左右四顾,选好了路线,朝院门走去。问题来了,鼠标只能走直线,所以我的主人公直奔围墙,对着墙根又踢又蹬,却丝毫没有破墙而出的迹象,退回来,往左踱一步,再踱一步,瞄准,再试。
就在这个小院里,我转悠了大半个时辰,自己都开始奇怪,为什么屋里的人不再骂他几句“笨死你算了”之类的话,游戏设计师实在没想到会有笨到这种程度的玩家吧!好不容易出得院来,辽阔大地,我该朝哪个方向走?我又茫然了,踌躇四顾,信步开走,竟然不小心又走回了那座院子,苍天啊、大地啊、我不玩了还不行?
从此我与游戏彻底绝缘。所以很多女性不玩游戏并不一定是爱好高雅,也可能是因为严重受挫,一蹶不振。不过我也并非没有痴迷过游戏。我痴迷过风靡全球的益智类游戏的始祖----俄罗斯方块。几个小方块组成不同的图形从屏幕上方源源不断地落下,垒瓷实无空间就消失了,空隙是隐患,空隙会导致层数越来越高,最终触碰到天花板,全局终。
第一次见到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是父亲带我们去朋友家参加婚礼,游戏机出现之前,好几个小男生小女生漫山遍野地疯玩,难得的放松机会,快乐的都要疯了,从游戏机被拿出来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快乐换了版本,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刺激拴住了每个人的腿,我们不再出去追逐打闹,改而聚拢一团轮流打游戏,宴席上的饭菜忘了吃,瓜子忘了磕,像结成团的苍蝇,被大人呵斥着打散,再嗡地一声聚拢,层次在变,位置在变,但成员不变,谁也不肯脱离团队,生怕错过机会。
俄罗斯方块的规则简单,一说就明白,刚开始速度也很慢,有充足的时间思索、调整,随着分数增加,速度逐渐加快,但这时速度的加快更像是一种肯定、褒奖,不会造成压力,只会产生积极应战的愉悦心理,心流产生,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不渴不饿也不累,一局接一局,打得天昏地暗。放下游戏机,眼里没游戏了,心里还在继续,看什么都像游戏,走路时,期待从天空降下一根棍子,放到马路上就圆满了,回家时,想台阶上放一个什么形状就平整了,看书时,度量两句之间的距离放哪个最合适。
我是走火入魔了,可就是停不下来,看到游戏机就想来一局,接着又是一局,又一局。意识到问题后,我有意对游戏机进行疏远,一段时间后,心瘾消失,接着手瘾也慢慢消失,对俄罗斯方块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前些年在《最强大脑》上看到两位选手进行俄罗斯方块对决,上方的图形初露端倪,就被选手迅速翻转成需要的形状,然后加速落下,速度之快令围观选手都惊叹,明明我的眼睛没问题,为什么根本看不清图形?我不由神往,原来痴迷也不全是坏事啊,看似走火入魔,说不准是正在修炼神功呢!不过,很快,我就黯然打消了幻想,业余的痴迷和专业的训练差别不啻于天地,令他们取得卓越成绩的,早就不是兴趣而是艰苦的训练。
不曾痴迷,不懂痴迷,跳出痴迷,同情痴迷。痴迷是选择也是放弃,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是痴迷中唯一一盏指向出口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