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应该是生来就有的技能,哪还能有什么学问,有谁不会呢?机缘巧合看到这本书《吃主儿》,不禁哑然失笑,吃主儿----不就是吃货吗,这还能出本书?当我翻开书,看到引子中作者写的第一句话我更乐了:“我还纳闷儿呢,这家里做饭买菜的事还能写书,写完了谁瞧呀?这书可又怎么写呀?” 。原来当初作者朋友跟作者约稿时,他最初的想法竟和我是一样的!
可是随着我看书的深入,生生颠覆了我最初的认识。原来还是自己太孤陋寡闻,所谓“吃主儿”绝不是我想得那样。
那什么是吃主儿?书里给出了详细且完美的答案。
“吃主儿”必须具备三点,就是会买、会做、会吃,缺一不可。
“吃主儿”,做东西讲究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条件时做,没条件时创造条件还要去做。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名馔,但绝对是美味。
“吃主儿”之所以称之为“吃主儿”,是因为他不甘心于道听途说,不甘心于人云亦云,不甘心于先入为主。
“吃主儿”,讲究不糟践东西,每天做饭时若有蹬下来的肉皮、剔下来的骨头、剁下来的鸡爪子、鸭翅尖,剥出来的鸡鸭内金,吃西瓜、南瓜留下的西瓜子、南瓜子以及剥下来的橘子皮都没有一扔了事的习惯。一定是想方设法把它用上,一时用不上的,也要妥善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吃主儿”追求美食的制作是不遗余力的。
“吃主儿”的信条:名贵不见得就是美味!此书中涉及到的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的原料,只是些老北京的家常菜。
看完全书,令我啧啧称奇,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原来真正的吃主儿真的不是一般人!可是最让人羡慕的这么不一般的人,作者家里竟有三位之多:他父亲,玉爷和张奶奶,乖乖,了不得,从小身边就有这么懂生活的三位讲究人陪着,那得是有多有口福多幸福啊!书的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所以书中的语言“儿”化音居多,侃侃而谈,京味十足,像三位主要人物吃主儿的形象,也被这种语言叙述的活灵活现,仿佛人就站在我们的眼前,立体而鲜活。这本书不是本简单的菜谱类书籍,只要肯细细的看进去,慢慢的跟着作者回味那些曾经在老北京城里发生过的关于“吃主儿”的趣味小事,你才能懂得什么是有滋有味的生活。那份惬意,那份滋润,就这样在对每个菜的絮絮叨叨中展开,回味在齿颊,弥漫在心间。
作者在讲述到每道菜的制作精要时,都是倾囊相授。事无巨细,从买时如何挑选,做时如何拾掇等等,做菜的每一步骤都面面俱到,那份细致,不亚于一个大厨在手把手教你去做菜。现在的菜谱书籍往往都穿插着精美的图片,然后告诉你几克这个几克那个的,好多实际操作的步骤含混不清甚至直接略过,实践时只能去揣摩,做出的菜那肯定出入很大。可是在这书中,你如果不打折扣的按照他的叙述,真的可以做出几分神思或者味道上非常靠谱的菜出来,多实践几次的话,或许我们都能成为“吃主儿”。
借用书中扉页上的话界定这本书: 它首先是让“馋人”过瘾的书,尤其是倾心烹饪之道且有心得的读者。若朋友们有兴趣的话,闲暇之余不妨寻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