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高考完了,开始考虑报志愿的事情。
不少亲朋好友关心的问题都差不多,他们会问女儿:“你有没有什么目标学校啊?”每当遇到这个问题,女儿一脸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我则貌似风轻云淡,实则心中汗颜。
所谓的目标学校,在公众的认知里就是985、211类的知名大学,不然何以谈目标。女儿的成绩不算好,实在够不上可以有目标学校的水平。我们的目标,只能是尽量多考点分数,尽量上个好一点的大学。
于是我只好替女儿回答:“没有什么目标学校,只是希望能在北京上大学。”
有的亲朋好友会进一步追问:“那你有没有什么想学的专业啊?”
女儿继续一脸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我则继续貌似风轻云淡,实则心中汗颜。(普通生的家长真不好当啊,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拷问,更是对家长的拷问。)
我只好继续替女儿回答:“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想学的专业,不过对于不想学什么专业倒是比较明确。”
追问的亲朋好友似乎也替我们放心了,松了口气:“哦,那明白不想学什么也很好啊。”
“是啊,是啊……”大家一团和气揭过这个话题,我也松了口气——闺女,参考答案已经有了,以后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不需要你妈来替你当发言人了吧。
报志愿这件事,在我看来,如今已经比我当初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方便多了。我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只有一册大学学校目录,目录上有20%的大学是熟悉的,有50%的大学是只听说过的,还有30%的大学是第一次听说的——我如果没有看到它在目录上,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所学校。
那时候,除了对大多数的大学不了解,对大多数的专业也不了解,很多专业都是望名生义。对于这些专业学成后到底会做什么样的工作,更是不清楚了。
而现在就不同了。不仅有俗称的“大厚本”(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还有万能的“百度”。想了解哪个学校,百度一下,学校的地址、概况、校园环境等等,全都能了解到。
再细致一点,可以在每个学校的官网里查到你想了解的专业都是干什么的,专业课程有哪些,就业方向是什么……还可以在知乎、贴吧等地方看看这所学校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评价。
所以,现在报志愿的时候,所拥有的信息已经足够清楚到让孩子知道自己未来四年会面对什么。至于四年以后的路怎么走,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四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以现在的志愿方向推断他们今后的道路,还太早。
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还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