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学军
当初去参军,离开了故乡,我第一次出远门,当我坐上西去的列车,我的心就没平静过,不知道要去的地方是个啥样的地方,内心充满着幻想和向往。
我是八一年兵,八零年冬天就入伍了,哪时参军去部队,不像现在,新兵入伍,坐的火车都是客座,甚至是客机,而那时,我参军时坐的火车是闷罐车,我第一次出远门,没见过世面,感觉也是蛮新鲜,毕竟是自己也从未坐过火车。
我的接兵排长,叫苟建一,四川人,人也挺好的,一路上有啥事,他都很冷静,沉着处理各种事务,就他处事的方式,后来对我影响也挺大,他是我走入社会的第一个领路人。
半个月后,我跟大家一样,带着幢景、向往和梦想,踏入军营,冬天的军营,映入眼帘的是光秃秃的树木和单调的营房,显得有点荒凉,缺少了点生机。
我们同年入伍的新兵,不到五百人,分了四个新兵连队,可以说新兵给军营带来了勃勃生机,营区柏油路,操场都成了我们训练的场地,口令,口号声响彻营区,每天重复的训练,是我们感到有点枯燥,可我们是新兵,最基础的训练是步伐训练,也是新兵的必修课。
新兵训练三个月后,边防营举行了隆重仪式,为我们颁发了领章,帽徽,从这一刻起,我们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军人,领章、帽徽佩戴后,就好似红花配绿叶一样,相互衬托之下,战士们脸庞都又增加了几分英俊。
我也感到自己首先从形体上变了,再也不是以前行走带着松懈和随便的样子,若不是当兵对步伐训练,哪知道部队跟地方人走路,有那么大的区别。
我清楚的记得,团长给我们新兵讲话时说过,当兵就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团长叫陈春林,湖南人,身材魁梧,军姿标准,神色威严,我们都怕他,每次听他讲话后,给我的感觉做为一个兵也不是好当的,每个兵就是要炼成用特殊材料打造的钢铁战士。

团长亲自给我安排过任务,对我印象很深,他也曾经让我去过他家里玩,他家里客厅墙上挂着一个长条镜框,里边镶着一张黑白集体合影照片,照片上注明是〃军队干部边防工作会议留念〃那里边有当时军委主席邓小平的合影,团长说起这张照片,那真是兴致勃勃,引以为豪,看的着他能给伟人握一次手,一起拍照合影留念,一生中是多么自豪和无限的光荣呀。
在部队时,领导们最爱引用的是拿破伦的一句话〃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知道,这是鼓励人要有上进心,且不可颓废,消沉,的确作为普通战士一员,那时都是〃哪里来到哪里去。〃没有提干和转自愿兵一说,所以当时除了考军校,其它是没有出路的,那时的我想不出自己能有多大的前途。
我也在想,现在是和平时期,就是在战争时期,我也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本事呀,况且自己在连队各项技能也不是一个佼佼者,所以我告诫自己决不能有好高骛远的自满情绪,唯一就是要面对现实,尽最大努力当好一个兵。
我们边防十七连,也就是团警卫连,负责留守处大门站岗,营区巡逻。
连指导员杨延刚,我很佩服他的理论水平,讲话层次逻辑性强,他让我给连队写过很多材料,写过后,他当面修改,他像一位教师,给我讲了很多写材料格式和要领,使我受益匪浅。
连长叫武树林,文化水平跟指导员不是一个层次,但战术训练方面很有一套,我分到连队时间不长,有一次他叫我,我们谈了一个上午,拉家常似的,连长说起他当兵前也是苦命人,能干到现在的连长,的确不易,他是偶然一次军事比赛,被领导看中,他当兵那会有提干指标,人生呀,命运和机会并存是多么重要。
后来没多长时间,我的班长,家里有事,上级批准退伍了,连长在全连会上宣布,我为一班长,班里有几个比我资格老的兵,他们明显感到不自然,我也感到这个班长干着吃力。
此后我利用晚上和空闲时间,经常约班里老同志出去谈心,多讲他们优点,适时也给他们指出工作上的不足,我虚心请教他们该如何管理好全班,我深深的体会到,做思想工作,跟硬性管理,那是有着颠覆性的差别,可以想象其它领域的工作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