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人,我们普遍有一种认知,就是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
然而,相对成人的世界来说,孩子的世界只能说很单纯,但不意味着,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很简单。
回想一下我们小的时候,被老师冤枉;考试成绩不好;和同桌因为一个橡皮闹矛盾…这些在长大看来都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小时候的我们都会难过很久,甚至影响学习、生活。
我们的孩子,当然也会时常碰到这些情况,甚至更多,因为现在学习压力比我们当时大了太多。那我们要反思,他们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吗?他们会主动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吗?寻求了有得到合理回应吗?
我们邀请到了子善老师和大家聊一聊,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要如何处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
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恰好有这方面的疑惑,希望下边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
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于闲暇读书演武,发愤不至忘食,喜乐未及忘忧,道之所在,志之所在也。
关系的处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课题。而对孩子来说,他们核心要处理的有四个关系:自己与同学的关系,自己与老师的关系,自己与亲人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怎么处理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对于很多人来说,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都是最大的挑战。人的成长往往意味着跟父母的分离,这种分离实际上是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当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还不太有把控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可能通过最简单直接的情绪表达出来。但当我们了解这个阶段之后,一方面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如实、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更多地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有句话叫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我们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我们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让别人了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被误解实际上是一种常态,一个人真正被理解是非常稀缺的,是幸运的,即便是父母,或者好朋友,都常常有误解我们的时候。如果别人不理解,不支持我们,作为我们自己要理解。假如遇见了能理解、支持我们的师长,父母或者朋友,我们要珍惜,要感激。同时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怎样更好地表达自己,让别人更理解我们,这是我们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怎么处理好自己与同学的关系?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原则,要能够信守承诺,真诚地去和同学沟通相处。
同时,自己和同学朋友还会存在一种竞争关系,如果这种竞争关系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会成为彼此的动力,让大家更用功地去学习。如果对这种关系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可能会发展为一种嫉妒心理。对于同学之间的认知,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自己的独立,但又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鼓舞。
如果说有竞争,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就是自己的懒惰、傲慢、情绪、贪婪、嫉妒和偏见,我们真正需要去处理好的其实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一方面能要接纳我们作为人的不完美,我们有喜怒哀乐,我们有好有坏,有优点也有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身学习,不断去克服自己的弱点,让自己生命状态提升,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让自己的能力进步。
另外,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还需要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甚至是恋爱的关系。这种情感我们无法避免,但是不要让这种爱转变成伤害,要对彼此尊重和包容,因此“发乎情,止乎礼”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控制,而是成全。在处理与别人关系的时候,要学会成人之美,要学会成全,学会尊重。
怎么处理好自己与老师的关系?
怎么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作为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主要的一种关系就是学生向老师请教学习。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会全心全意向老师学习,能够把老师身上的长处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但也有可能遇见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或人品学问都不怎么样的老师,对于遇到这样的老师,要清楚自己的成长跟老师有关,但不是绝对相关,或者也可以跟老师无关,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要因为一个不好的老师而丧失掉自己的独立性,影响自己的成长、积累和提升,同时,也要善于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