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的《山丘》,是2003年成曲,2013年才填完的词。用李宗盛自己的话来说,“想用音乐沟通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才会有这首歌。这首歌的绝妙,也因此在于歌词的意境,这一点超越了乐曲的旋律之美。能打动李宗盛自己的歌,也必然会打动所有有着对应阅历的故事里的人。
喜欢《山丘》的歌词:说不定我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 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此方休。——每一句都有情感的阅历和人生的故事,是回望,是总结,是反思,是感叹,是自嘲,也是自励,是忐忑,也是坚定。就像李宗盛曾经评价那个时期那段(在上海)生活,“揭发了我不愿承认的懦弱,或提醒了我从不自知的坚强。只是我当时不知道,这两者对我都是好的。”。 QQ音乐上这首歌后面有不少网友的评论,有些也是精辟辛辣:“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未到不惑已入味,是否沧桑早侵身?”还有评论说李宗盛的歌如黄酒入口,“不经意的一口一教诲,一口一教训,而不用多久,后劲就会逼得你痛哭流涕。”。
音乐是心灵的旅行,旅行让人走出昨日自己的局限,成就更好的自己。音乐是情感的慰藉,总有那么一首歌,扣住了你在那一处那一刻的心弦,与你共鸣。你可以不懂音乐,音乐却会懂你,音乐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不同欣赏水平的听众。即便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一定真正懂得音乐,音乐却能给每个人他自己想要的那种表达。所以,流行音乐是功不可没的。李宗盛的歌,当然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人尽皆知,雅俗共赏。他的音乐格调,没有忧伤,没有气馁,有的是冷静的激情和自知之明。
1年多前,我初次听到《山丘》,并没有什么感觉;半年前,《山丘》陪伴我来来回回那条熟悉的路,开始有些回味了;至昨夜叔叔在微信上送我《山丘》,他对一个心情很差的人,其他不多话。我又听了几个循环,重新看了几遍歌词,对这首歌的体会深入了几分。我回复,“我还在翻越山丘”。
是的,“翻越山丘”,就是我现在的方向、任务和渴望。不必问,“翻越山丘”的过程,是不是会受伤,会不会彷徨,有没有等候中的他。我只想去翻越山丘。
我还没有资格说,也未曾体验,越过山丘以后会是怎样?但我想,不管有没有人等候,不怕白了头还喋喋不休,我都要不知疲倦地去翻越每一座山丘。无论越过山丘,等待我的将是什么,都想把涓滴意念,汇聚成河。刀山火海,再所不辞。有《山丘》为伴。
38岁听《山丘》,似懂非懂的年龄;写给38岁的自己,那个若干年后更懂《山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