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的楚国走向失败,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两点为你解答!
战国七雄里资历最老的国家有两个其中燕国血脉最为正统,楚国实力算是比较强大的,但也不是超级大国拥有霸主地位的国家。在春秋战国这一段时期里,楚国曾经也是令天下诸侯都无比叹服的国家,不过楚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没有找到走向霸主地位的道路。
正所谓:旁观者清。做我后人的我们再看向几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也是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笔者在这里简单陈述一下我的一些浅薄之见:
楚国想要强大,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就可以:其一,加强王权的统治地位,将一切可以里强大自己的力量变为自己可以用的国力;其二,楚国内部也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革,摒弃春秋时期已经不再适合本时代发展的的旧管理思想,逐步削弱卿大夫手中的权力,提高国家的行政的效率,使真个楚国都拧成一股绳。
楚国也正是因为失去这两点才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格,究其根源也是因此。
公元前385年前后,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物投奔了楚国,在与楚悼王密谈很久之后直接被委任为楚国的令尹,自此出国开启了变法的序幕。
这个人就是在魏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重装步兵——魏武卒,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现代特种部队的雏形。
吴起的变法被楚悼王寄予厚望,当然了吴起也没有辜负楚悼王的信任。吴起的变大最突出的重点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点,当然第一点也一同兼顾了。
楚国的管理体系基本上来自周朝时期,到了最后也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变动,所以说在战国七雄里楚国的卿大夫势力可以说是七国之中最强悍的存在。如果当时的楚国拧成一股绳楚国绝对可以让秦国历代君主东出荡灭六国的计划往后推个几十年。
在楚国变革之初,吴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吴起却没有在魏国时的那股决绝。吴起在楚国领导的变革在制度上的措施不像商鞅在秦国施行的变法那么严苛,相反吴起的变法显得非常的温和。
我们也都知道任何一场变革都是对旧贵族势力的一种伤害,因为变革会触及贵族势力的根本,也正是因此吴起变法遭到了楚国权贵们的集体排斥,以至于楚悼王死后没几天吴起就得到了楚国贵族们的清算。
吴起被贵族势力射成了刺猬,新即位的楚肃王正巧借此机会给参与此次事件的贵族们以处罚,楚国盘根错节的贵族势力到了这一刻总算得到了些削弱。
这场变法虽然到最后夭折了,但还是让楚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马车上。楚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队上,又或者是别的方面。
借助白起变革还未消失的余热,在之后的一段时期里,楚国先后兼并了陈国、东夷、越国,这些国家的兼并,让楚国的疆域进一步得到了扩大,楚国进入了全盛时期。
而此时的华夏大地也在逐步形成秦、齐、楚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曾经的魏国以及魏武卒早已经在与秦国的斗法中落败,而此时的赵国也仅仅只是一个小国,实力并不强。
同时期楚国通过与齐国政治联盟的形势,基本上是北边牢牢地控制三晋地区,西北方向死死盯住秦国,向西虎视眈眈的看着巴蜀,局势一片大好。
不过这也促使两个联盟势力的形成,迫于齐楚联盟的淫威,秦、魏、赵、韩四国不得不抱在一起取暖。既然有敌对势力的形成自然也少不了兵刀相见的局面,公元前316年,巴、苴两国与蜀国大战,因为种种原因秦楚两国也卷入了此次战争。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兵分两路率先派出军队他们的军事战争中,并且在齐国的帮助之下楚军以迅雷不及耳目之势拿下了曲沃,也正是这个时候,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时间发上了——张仪诓楚。
其间的向西过程就不再详细陈述了,甚至到了最后楚国停止了军事行动,甚至到最后还与齐国断绝了政治联盟的关系。这样一来楚国就失去了一位强大的盟友,这也直接导致在之后的战争中亲魏韩联军与楚国的对峙中取得了胜利。
此次战争楚军八万余人死于战争中,就连汉中之地也丢失了。
不甘失败的楚怀王没过多久就再度举兵,结果又被秦军重创,还丢失了上蔡之地。
这是秦楚之间第一次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较量,从这场军事行动中我们也能看出楚国与秦国的差距。倒不是楚军的实力比秦军弱上多少,相反是楚国内部的问题,再加之楚国对新兴起的秦国看不上眼导致的。
在另一方面分析也不仅仅是土地与人口的损失,相较于上面的分子而言,笔者觉得楚国的外交绝对是楚国这次失败的首要原因。
张仪诓楚之后,楚国失去了齐国这强大的盟友,虽然之后有所修复,但多年以来稳如磐石的齐楚联盟已经不复当年了,而北边的韩魏两国也在楚国的压迫之下彻底的倒向了秦国。
之前控制韩魏遏制秦国的一片大好局势就这样被楚国给经营失败了,失败也就算了还被秦国弄了个反围剿,与此同时楚国陷入了被孤立的窘境,一时之间楚国不得不收起自己不断扩张的野心,转攻势为守态。
通过对上述的分析其实当时的楚国也是有能力扭转乾坤的,只不过楚国内部的势力相较于其他诸侯国而言更加的复杂,以至于楚国这根长矛出现了多个矛头,指向不同的方向,这也就导致了楚国的力量不能朝一个地方使。所以说吴起的失败在楚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如果后期的楚国能够做到一开始笔者所说的那两点,楚国也不至于亡国。历史就是这样充满着戏剧性,明明有着很强的实力,却阴差阳错的走向了灭亡这条道黄泉之路。